2月14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147所高校入选。与名单一起公布的还有《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此次,我省共有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2所高校6个学科上榜。其中,厦门大学新增1个一流学科“教育学”。
时隔五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公布,是对我省长期致力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的肯定和激励,体现了我省一如既往坚决贯彻国家战略,驰而不息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努力与成效。“追求一流,永无止境。”站在新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推动新阶段“双一流”建设,推动我省更多高校和学科入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新阶段“双一流”是什么?既不是在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也不是终身制和“保险箱”,更不是盲目扩张、追求身份标签,而是以学科为基础,在相关领域和方向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推动新阶段“双一流”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福建省对高等教育建设倾注了巨大心力。据报道,“十三五”期间,全省共投入80多亿元建设“双一流”大学,大力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搭建起强大的政策支撑引导体系。去年,福建省专门下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福州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整体办学实力跻身全国50强;支持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于提升我省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省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省高校要有积极主动服务全省战略发展大局的自觉与紧迫感,抓住机遇、瞄准前沿笃行不怠,努力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学校好不好,学科强不强,关键在于高校如何平衡优势学科与一般学科均衡发展,因此要把精力和重心聚焦在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让产出的科研成果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我省高校而言,应将主要精力聚焦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课题,集中优势资源配置,向科研创新要质量、要成效。科学研究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高校应主动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比如在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中,加强与企业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既促进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成果转化,推动科研创新不断升级。
纵观此轮新名单,有相当数量的高校以基础学科上榜。基础学科是创新的基石,让更多福建“智造”成为福建制造,让更多福建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靠的就是夯实基础科学研究的“地基”。对此,应当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给予基础科学研究稳定长久的支持机制,让更多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也只有建好用好更多科研领域“最强大脑”,我们才能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蹄疾步稳。
福建日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2/18/content_158579.html
新福建: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2-02/18/content_132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