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福州大学供图)

本报讯(记者 张笑雪)教育部科技委组织评选的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近日揭晓,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团队完成的“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入选。这是该评选设立以来福建省属高校首次入选。

“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突破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的固有限制,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标志着中国在柔性X射线成像技术方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有望推动高端X射线影像装备的国产化。杨黄浩教授表示,希望更多科研团队参与这个领域的开发,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此前,我国高端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及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受到采购周期长和价格高等限制。目前市面主流的X射线影像设备为平板探测器,而闪烁体是平板探测器的核心部件,国产平板探测器包括高性能闪烁体材料在内的核心部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

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自主创新研发是唯一出路。经过长期研究,福大科研人员另辟蹊径,在稀土卤化物晶格中寻找灵感,制备出新型的稀土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这种闪烁体具有尺寸易调控、无色透明、分散性良好、余辉性能优异等特点。

“‘长余辉’材料的发现,其实是个‘意外惊喜’。”杨黄浩教授团队研究成员说,当时一名成员在暗室里测试稀土纳米颗粒发光性能时发现,X射线停止照射后,纳米颗粒仍然会持续发光。原本以为是实验偏差,然而经过重复性实验,证实长余辉现象的存在,该粒子在X射线关闭后可持续发光30天以上,“这项发现让珍贵的稀土又激发出比肩古代流传的珍宝‘夜明珠’的神奇性能”。

在此基础上,研发人员将长余辉材料与柔性基质相结合,研制出透明、可拉伸、高分辨的柔性X射线成像设备,并开发出X射线发光扩展成像新技术,为制备新一代轻薄、便携、低成本的X射线探测器和成像装置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未来,人们直接使用单反相机和手机等也能拍摄X光片。


福州日报:http://mag.fznews.com.cn/fzrb/2022/20220424/20220424_001/20220424_001_3.htm

上一篇:【光明日报、人民网、云南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大众网、齐鲁网、中国江苏网、东方网、中国青年网】江苏南通崇川区:“志愿红”扛起抗疫担当

下一篇:【学习强国】福建探索 | 数智赋能!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巧用信息化技术让疫情防控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