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节选)

5日举办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论坛(图③,游庆辉 摄),也成为一场乡村振兴经验分享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实践者、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展开了头脑风暴。

大家纷纷表示,要通过重温《摆脱贫困》这一光辉著作,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真理伟力和思想伟力,增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自觉性坚定性。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卢长宝认为,“三让”愿景系统描绘了未来乡村的美丽景象,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标志。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是要让搞农业有干头,有赚头,从而使贫困丧失生存的土壤;“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就是要借助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东风,帮助农民职业化,强化本土就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是要让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还能拥有优美环境、田园风光。

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郭翔宇则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构建一套可量化的指标体系。

“研究构建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农村现代化进程和水平,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他的这套指标体系,包含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等4个一级指标,下设13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

有了量化指标,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乡村的振兴轨迹。郭翔宇介绍他的研究结果:2010年以来,全国农村现代化水平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9年全国农村现代化水平指数为52.71,处于农村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中期,2024年农村现代化将进入起步阶段的后期,2033年将进入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阶段。

(节选)


福建日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7/06/content_195372.html


上一篇:【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福建成立高校学科联盟开展协同创新

下一篇:【福州日报】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大陆赛区选拔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