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我省已有取证的食品小作坊3600余家,涵盖了豆制品、糕点、粮食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酒类、糖果制品等20余类食品。
“2017年,我省出台了《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并在2021年进行了部分修订。按照《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我省食品小作坊许可审批实行‘登记’管理,小作坊食品目录实行‘正面清单’管理。这些规定,有效推动了全省食品小作坊产业的健康发展。”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汪少芸教授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承载乡愁的小作坊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此同时,小作坊食品目录滞后的问题正在日益凸显。“我省小作坊食品目录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即不在清单范围内的禁止生产加工。但是,群众对小作坊食品需求面广量大,‘正面清单’模式难以逐一列举。”汪少芸谈道。
“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尤其是对小作坊食品‘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修订,探索实行小作坊食品‘负面清单’管理。可结合福建地方传统食品特色、消费习惯和食品安全状况,逐级制定小作坊食品目录管理制度,建立禁止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的‘负面清单’,将更多的传统食品纳入管理范畴。”汪少芸说。
汪少芸认为,“负面清单”的建立,能让经营者明确小作坊不能生产的种类,有助于杜绝高风险、存在行业突出问题的小作坊,优化市场环境,也有助于引导小作坊建立与其生产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条件,促进小作坊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福建日报: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7/12/content_19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