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我校正处于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关键时期,作为顺利通过第一类审核评估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升学校质量保障能力是学校落实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强化师生质量意识,加强我校“守育人初心,助学生成才”质量保障理念的宣传、发扬和浸润,进一步完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特推出“质保理念大家谈”专栏,邀请学校党政领导、有关机关部处负责人、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等,围绕学校质量保障理念展开研讨,以期凝聚质量共识,促进质保理念不断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他们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掌舵者、领航员,擘画蓝图,躬身表率,始终重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关注教师教书育人成效,始终心系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本期【质保理念大家谈】走近学校有关党政领导,一起了解他们对质量保障理念的思考和感悟。
校党委陈国龙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部署,对学校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学校确立了“守育人初心,助学生成才”的质量保障理念,体现了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质量保障能力的根本观念和执着追求。
“守育人初心,助学生成才”作为福州大学质量保障理念,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树立“守育人初心”的基本理念。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
二是推动“助学生成才”的综合改革。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强化“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积极构建与“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目标定位相适应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牢记“教师”是第一身份,“育人”是第一责任,“教书”是第一工作,“师德”是第一标准,“治学”是第一追求,努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学生心目中的“学问之师”和“品行之师”。
我们每一个职能部门都要以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从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激励措施、条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为本科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保障,为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和深厚的学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材施教、启智润心,引领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学海无涯的旅途中,求知不止,勇攀高峰。
质量保障是高校人才培养永恒的主题,面对建设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新挑战,希望福大的每一位师生都能凝聚质量共识,牢记质保理念,共同扛起人才培养质量责任,努力打造有高度、有力度、有效度的本科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践行“教育强国,福大有为”的铮铮誓言。
校长吴明红院士:
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是根,人才培养是本。一流的本科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第一体现。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将质量立校战略写入学校章程,紧紧抓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努力打造具有“福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面对新要求,学校将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将质量保障的理念、标准、机制、文化、效果融入人才培养全域,持续提升学校质量保障能力,以高质量培养赋能一流大学建设。
一要潜心静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深化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机制体制建设,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各领域,实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真正让“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在润物无声中成形起势。
二要聚力蓄能,建立一流本科教育体系。要聚焦学生发展,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有形之手”不断沉淀、积累、耕耘培养沃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海纳百川,构建协同育人有效机制。要汇聚各方资源,深刻认识协同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推进器。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多方开源,活水才能不断。要围绕教育教学基本要素和关键环节,建立校内协作联动机制,汇聚起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合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牢根基,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处处体现质量”的文化氛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质保”是保底线,也为冲高线。在追求卓越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以改革汇聚各类培养和创新要素,通过“保底线”厚植人才培育土壤,通过“冲高线”滋养更多创新“锦锂”,通过畅通“活水”成就“鲤鱼跃龙门”。唯有筑牢质量意识,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校道路,才能在实践中打开发展新空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校党委王向阳副书记: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的全程关怀与支持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服务学生的成长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守育人初心,助学生成才”质量保障理念的实践与创新,助力每一位福大学子全面成长成才。
一是围绕学生发展,构建全程育人体系,提升学生获得感。要坚持党建引领,紧贴时代脉搏,始终心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要搭建从学生入学到职场的完整育人链条,推动学生工作治理体系与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密切联动、相互支撑,形成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帮扶、就业创业、成长发展等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招、培、就全链条发力,共同答好新时代的育人命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关照学生成长,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提升学生体验感。要着力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细微体察学生思想动态、暖心回应学生情感需求、精准解答学生人生困惑,让学生在福大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要建立“评价-诊断-改进”闭环机制,推进“一生一策”“一舍一策”“一班一策”等个性化成长发展档案建设,不断完善育人机制。要完善“五育并举”评价指标体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多措并举开展学生真正需要、乐意参与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成长发展活动。
三是服务学生需求,打造全员育人生态,提升学生幸福感。要围绕学生成长需求,把学生关心的关键小事作为工作部署推进的大事,把工作再往实里做,再往深处推,让工作聚焦学生成长。要全方位、多维度营造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政场域,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推动育人力量扎扎实实下沉一线,实现方向上掌舵、过程中陪伴、个体化指导,把工作做进学生心坎。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大思政格局,凝聚更多资源和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实现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江莉龙副校长:
大学的本质是教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坚守育人初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支撑。
一是在办学过程中,要把握培养方向,坚定育人初心使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帮助青年学子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拓宽眼界视野,树立远大志向,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要树牢青年学子科技报国理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使他们在时代浪潮中锐意进取,破浪前行,成为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在培养过程中,要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系统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真正体现福州大学特色、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建设需求的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四新”建设,推进本硕贯通培养,着力构建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践行“五育并举”,坚持体美劳育和智育、德育相互贯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科产教融汇,共建共享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的无缝对接;深入实施数字化教育教学方案,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智能+”教育教学新生态。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确保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系统提升课程质量;因势而新、因时而进,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主动更新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努力让教师教学更加卓越,让学生学习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