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福大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大要闻 > 正文

热文排行

编者按:

2月19日,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振奋人心。全校各单位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迅速行动,围绕“一号工程”群策群力,聚精会神开足马力,对标对表,积极落实。为了更好地展示各单位落实“一号工程”的工作思路和进展情况,校党委宣传部在校园各宣传平台开设“一号工程”访谈录专栏,对话部处长、学院院长(书记),谈思路、解难题、找对策、抓落实。本期我们走进材料学院,对话材料学院执行院长袁珮。

材料学院执行院长袁珮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周师炜摄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经过上一轮“双一流”的建设,材料学院取得了哪些成就或亮眼表现?

袁珮通过首轮的“双一流”建设,材料学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学科建设方面,2022年4月软科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显示,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已升至41,比2017年排名(75名)相比上升34个名次,位于前18%;在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榜单中,我院材料学科是福州大学四个入选A的学科之一;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材料学科世界排名进入全球前200名(位于151-200名);截止目前,ESI排名率为全球前1.722‰,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科学研究方面,目前学院拥有“下一代能源与环境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院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10余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并获得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等,总资助经费超过2000万元。在JACS、AM、AFM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80篇,授权发明专利495件,其中实施转化57件。

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学院共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11门。1个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团队。获2020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13项;获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16项、省级24项;获全国金相技能大赛国赛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等。学院年终就业率90%以上,本科升学率保持在40%以上。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主动融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拓展。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对接到产业化应用”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横向到校经费总额达1670余万元,共有57项发明专利与企业对接实现成果转让,单次转让费高达150万元。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在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上,近年来学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或尝试?

袁珮学院坚持引育并举唯才是用,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与世界一流学科相匹配的师资队伍。

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学院创新举措、精准引育,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一是完善工作机构。学院成立以院士院长为组长的人才工作小组,制定引才规划,积极向外部争取资源,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逐步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划拨专项经费,通过各类引智计划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学院对于推荐并促成省级以上人才入职的教师给予奖励。三是拓展引才渠道。积极宣传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并主动上门引才,鼓励引进人才回到母校现身说法,协助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每年举办国际青年论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参会加盟。四是持续培养育才。实施重点(团队)项目与人才项目的培优计划。举办青年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专题系列培训,从教学、科研、团队、心理等方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让引进的人才安心扎根。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对标“一号工程”建设任务,材料学院还有哪些短板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袁珮材料学院当前存在的短板或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特色上,学院发展历史短,学科建设由于经费限制投入不足,学术存量不够,学术体量太小,学院学科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学科特色不够显著。人才队伍上,学院高层次学科人才与团队偏少,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欠缺。科研成果上,学院极为缺乏创新程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大的高层次、标志性成果。在社会服务上,学科发展没有明显的行业依托和行业背景,应用研究实力不强,服务国家及地方区域经济建设能力欠缺。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要落实学校提出的“1+3”一流学科建设路径,进一步推进学科群的做强做大,在学科建设上,学院有哪些规划安排?

袁珮材料学院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合力,积极助力“1+3”一流学科建设。

首先,学院将开展“三个一批”重点行动,力争学科国际影响力大提升。坚持引育并举,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一是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形成国际一流师资团队。二是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成果,提升材料学科国际影响力。三是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平台,借助行业知名企业加强协同创新,在校企合作中实现跨越发展。

其次,学院将构建四个“一流”人才培养模式,争取教学成果奖新突破。学院继续发挥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做优做强。一是打造“一流专业”。通过新工科培育模式,聚焦高分子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二是申报省级及国家级一流课程,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示范教学团队,建设“一流课程”。三是加强教学总结与提升,强化教材建设,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系列“一流教材”。四是通过省教学竞赛或省创新教学大赛培育教学名师和教学成果奖,推动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的申报与建设,并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力争产出“一流成果”。争取在五年内ESI进入1‰,下一轮学科评估达到B+。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作为一流学科群建设学院,在“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突破计划”上,接下来学院有哪些思路?

袁珮首先,在平台建设上,学院将依托现有资源,整合学院科研力量,由院长张久俊院士领衔,成立“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围绕“双碳”目标,针对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新能源材料方向形成特色方向,形成标志性成果。同时利用企业协同创新,实现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突破。利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校企融合协同创新,促进高校创新意识、学科交叉、科研创新水平的综合提升,形成标志性成果。

其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柔性引进院士、国家级人才或团队,在本学院组建若干学术团队。通过引进的国家级人才或团队,带领人才梯队支撑学院凝练成果,实现大项目、大成果的突破。通过优选增量、激活存量、凝练团队等有效措施,发挥团队协同效应,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增量增值增效。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针对“一号工程”建设,您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袁珮学校“一号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划。立足重点发展学科,实施精准引才计划,引育学科急需高层次人才,厚植创新发展核心优势。二是配套出台高级人才保障政策。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提高附属小学的办学质量,解决高精尖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义无反顾在福大扎根发芽。 三是大力鼓励以服务求发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面向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自主创新,并扎根服务国家战略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把横向课题提高到与纵向课题并重的高度,持续拓宽学校事业发展边界。(许志铭)


上一篇:【聚焦审核评估】福州大学召开本科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会议

下一篇:校团委召开青年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