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福大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大要闻 > 正文

热文排行

编者按:

2月19日,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振奋人心。全校各单位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迅速行动,围绕“一号工程”群策群力,聚精会神开足马力,对标对表,积极落实。为了更好地展示各单位落实“一号工程”的工作思路和进展情况,校党委宣传部在校园各宣传平台开设“一号工程”访谈录专栏,对话部处长、学院院长,谈思路、解难题、找对策、抓落实。本期我们走进科技开发部,访谈黄国辉主任。

图为科技开发部黄国辉主任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针对“四大工程”中“高效益社会服务工程”的建设目标,科技开发部将采取哪些举措和布局来推进完成?

黄国辉: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五大职能之一,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学校在“一号工程”建设中提出“高效益的社会服务工程”,科技开发部围绕这一建设目标,结合部门职责和发展目标,将从四个层面来推进。

一是成立校地企合作领导小组。社会服务不仅涉及到科技合作,还涉及学生培养、人才交流、平台共建等等,非一个部门可以囊括。因此,学校成立校地企合作领导小组,多部门协同,构建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和教师主角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共同推进高效益的社会服务工程。

二是开创校地协同发展新格局。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战略,对接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启动新一轮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校地合作工程,搭好合作大平台。

三是搭建行业、厅局合作“朋友圈”。推进学院学科+对接,探索建设“一院一行业N企”“一院一厅局”等科转主导模式,推动行业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促成大转化。

四是抓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和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的契机,与科技处、图书馆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加快专利运营工作,协同开展成果赋权机制建设,让更多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车间”,走上“生产线”。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当前我校科技开发上有哪些突出成效?

黄国辉:2021年10月以来,在党委领导下,学校着眼福建省四大经济与“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发展需求,围绕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积极构建校地企协同发展新格局,和南平市达成市校合作;与工信厅、自然资源厅、省消防救援部队等厅局合作共建;强化科技策源、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共建共享共协,打造学科+行业/企业的转化模式,助力传统特色产业提升改造,协同推进产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省高速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推动一批千万级的“大项目”。紫金集团出资2亿元与学校成立合资公司,创建国内首家“氨-氢能源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与福建省肿瘤医院签订“医工交叉研究院”共建协议,与福建昌生生物科技公司、拓尔通软件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千万级的项目合同。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在落实“一号工程”中,科技开发部还有哪些问题和短板亟需解决?

黄国辉:问题都是发展带来的问题。目前比较急于解决的是如何激发学院主体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必须结合学科建设、必须有院级的组织介入,有的还需要学校层面的介入。我们在制定“十四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规划时,曾对“十三五”的成果转化情况进行了剖析,发现大多数的横向还是停留在单打独斗、小团队作战状态,重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数量偏少。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升级为学院有组织有策划的大团队作战,承接大项目,实现大转化。

其次,成果创造、评估、对接、孵化、转化等全过程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存在结点对接阻滞的现象,需要从源头上进行策源、布局,培育高价值成果。这里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推进。

再次,开发部人员少,业务多且专业性强,特别是校地企合作内容不断丰富,知识产权赋权改革在即,急需有专业技术转移人员加入,才能支撑起发展越来越快的横向事业。

此外,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需要组织开展多形势的“走出去、请进来”对接交流活动,如何解决好公务与商务活动的良好效应也是急需解决的管理科学问题。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科技开发部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更精准地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部署的协调衔接?

黄国辉: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开发部要持续推进高效益的社会服务,重在提升管理团队的治理能力。强化统筹协同,建立联络沟通机制,策划组织实施方案,执行落地生根策略,搭好成果对接的桥,全面推进“学校-学院-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大合作,产生大成果、实现大产业化。

其次,评估现行横向经费管理办法,优化修订横向经费管理办法。今年福建省也出台了《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在科技成果赋权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试点工作,我校抓住本次契机,成功获批试点单位,后期将在成果赋权进行试点,推动成果加速转化。

此外,学院要发挥主体作用,组织一批有经验且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专家,成立技术转移服务专家团,穿梭于企业、政府、行业之间。最后,要有组织地落实科特派工作。进入地方、融入行业、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开展科特派合作对接。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将如何发挥学科专业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加强与学科建设的融合度,更高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黄国辉:福州大学的学科布局与福建经济建设同行相契,基本上覆盖了福建四大经济和“六四五”产业新体系,这是我们的底气和优势,我们要瞄准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两大行动。

一是实施成果转化大平台共建行动。主动与行业对接、与厅局行业主管单位对接、与龙头企业对接,积极搭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朋友圈”,强化科技策源、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帮扶等共建共享共协,打造学科+行业/企业的转化模式,促大合作、搭大平台、立大项目,助力传统特色产业提升改造,协同推进产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二是实施学科支撑产业能力升级行动。加强与区域内企业的科研合作,主动参与地方创新体系建设,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力争在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支持建设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如聚焦“双碳”目标,主动对接新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央企国家电投集团等;面向“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围绕“医工融合”重点布局,与福建省肿瘤医院共建“福州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等等。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针对“一号工程”建设,您还有哪些想法或建议?

黄国辉:说千道万不如一件接着一件干、一事接着一事办。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维,贯彻好学校的“十四五”规划,围绕“一号工程”,把高效益的社会服务工程建设好。要落实和推进学校百条攻坚战中“高效益社会服务工程”和“成果转化综合改革”具体举措,构建“多元立体”的校地企合作网络,在校地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推动新一轮校地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合作;组织一批科技服务专家常年穿梭于学校和企业之间,改变学校只等企业上门求助的状况;多渠道推动与大型企业对接合作;加快专利运营工作,健全专利作价评估机制、专利收储机制和转移转化配套服务,把专利用起来;通过这样的统筹规划、平台搭建和具体工作推进,让更多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同时,要在引导和激励两个方面做一些思考。一是学校能考虑完善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根据国家、地方有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政策,推动出台专利转移转化奖励办法。二是考虑纵横科研项目能等同起来,承担了重点重大横向项目的负责人,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向省厅呼吁尽快出台技术经纪专业职称相关政策,让更优的人才政策更好地激发技术转移转化工作者的激情,更优质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上一篇: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向兵一行来校参观调研

下一篇:澳门数字中国科技联盟到访福州大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