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福大那么大,我想去观鸟。”4月26日,福州飞羽团队走进福州大学,推广观鸟活动。素拓湖畔、长湾山脚、图书馆旁、行政楼前……福大学子跟随飞羽志愿者进行观鸟,真实地记录鸟类生活状态。
“那边的是黑水鸡,常见于水池边。你看,它的羽毛大致黑色,额甲亮红,尾下有两块白斑。”团队负责人谢培标给同学们解释道。现场的同学纷纷拿出望远镜进行观看,并时不时发出惊叹。“现在是繁殖的季节,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鸟儿带着他们的宝宝出来,你看,旁边小小的就是黑水鸡宝宝。”
一路寻访下来,见到最多的要数白头鹎,这是福建地区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喜爱群栖,适应力极强,“头黑,脑后有大块白斑,也就是平时常说的‘白头翁’”。团队另一负责人贾攀笑着说道。
来自土木学院的几名同学是第一次进行观鸟活动,看到不同的鸟类,他们看上去都很兴奋。2013级水利系的张镇行说,“我本身很喜欢自然景观,这次有机会参与,很激动,原来学校有这么多鸟!真心希望学校的鸟类能得到有效保护。”
随后,栗背短脚鹎、棕背伯劳、池鹭、白鹭、红耳鹎、小鷿鷈等也陆续被观测到。而除了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还有几对亲子家庭参与其中,家长林先生表示孩子对鸟类十分感兴趣,“亲近自然,爱护鸟类,我希望他可以从小养成这样的意识。”
据悉,从4月12日到5月17日,福州飞羽志愿者团队将在福州六所高校开展为期36天的观鸟推广活动。这是福州飞羽团队第二次推广观鸟活动,此次在福州大学观察到31种鸟类。观鸟活动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仅美国每年参与此项活动的人数达1000多万。福州“飞羽”志愿者团队自2013年成立至今,坚持每周一次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面向所有市民进行导赏,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观鸟、爱上观鸟。(福大记者团 刘萧莉)

负责人正在指导同学观鸟 林雨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