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少港生觉得内地高校入学门槛相对低,大多数报考是作为保底学校或是分数没有达到香港8间大学时才不得已另谋出路,现在反而越来越多的香港学子主动去内地高校求学深造。」福建省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5级计算机专业的港生梁颖聪笑着说,自己就是北上内地升学队伍中的一员。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他觉得到内地读书可以开拓眼界,「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认识全新的内地。」梁颖聪说。■ 香港文汇报记者 苏榕蓉 福州报道
梁颖聪高中毕业于香港东华三院李润田纪念中学,他表示自己中学时期就对计算机感兴趣,所以在高中分科时就选了计算机科目。而且中学时经常随学校团队到内地参加计算机比赛,「参加过在海南海口举行的2012 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选拔赛)等活动。」梁颖聪说,「之前有上网查过福州大学计算机专业在闽粤高校中是最好的。」梁颖聪目标很明确,他希望自己能够掌控有把握的事情,未来就有希望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勤于求问 乐于助人
「首个不适应之处就是普通话。」梁颖聪忆述自己大学报到的第一天,「语言环境的差别还是蛮大的,讲一天的普通话感觉特别辛苦。」梁颖聪说,他亦是第一次离家住学校四人间宿舍,所以当晚就失眠了。
后来自己在参加福州大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选拔但最后没通过,梁颖聪更感觉到了这个专业的压力之大,所以要好好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计算机「高手」学习。「学计算机必须学好数学,校队的不少成员数学非常厉害,精通概率、统计、随机过程、抽象代数等,我的数学因为基础的原因和他们相比还是差了不少。」「有很多计算机问题还需要结合数学的思考方式才能解决,比如一些程序设计,其实想的方法很简单,但是思考方法就要用数学把它抽象出来,这个过程的确很难。」梁颖聪总结道,「勤能补拙,和班级小伙伴一起上课,一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会马上开口问,不会留着问题过夜;晚上自习的时候也会请教同学,一起讨论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
梁颖聪还发现,内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香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或技术相对更好一些,「我请教他们理论知识,他们电脑实际操作中有困难也会问我,实际上我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虽然初始有诸多不适应,但是对于梁颖聪而言,选择到内地读书不仅是一纸文凭那么简单,更像是一次寻根之旅。「让我认识了真实的内地,不再对身份认同感到迷茫。我希望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将来为两地交流合作搭建桥梁,服务香港,服务内地。」
相互了解 去伪求真
梁颖聪笑称自己是班上的「稀缺物种」,同学们很好奇香港的学习方式,也会八卦了解香港的方方面面。梁颖聪在生活中经常给内地同学讲述香港发展历史,也会和香港同学畅谈他眼中的内地。他希望大家用思辨的态度去了解香港了解内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会去伪存真,以包容的心态走出香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了解内地、感知内地。
梁颖聪称,日常生活中和内地生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很多同学邀他去他们家里做客。「我大一寒假时就去了一个同学位于福建莆田的老家。」「湄洲岛的风景很美,海岸线宽广,沙子也很乾净。我们也一起去爬了同学家附近的山,顺道逛了莆田一中的校园。今年还有同学邀请我清明节去当地南日岛玩。」
明年即将毕业,留在内地还是回港发展?梁颖聪同样也要思考这个问题。梁颖聪称会毋庸置疑地朝着自己的梦想一往无前,「香港的电子支付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科技也挺有潜力。但无论在哪里工作,福建的四年求学经历,会如同时代的烙印般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