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滥施关税扰乱全球贸易秩序。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纷纷行动,帮助外贸企业通过开拓国内市场渡过难关。外贸企业也紧抓拓内销机遇,以积极行动直面风雨坚韧前行。
金融支持 构建机制
资金链紧张,是不少外贸企业的“通病”。
商务部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一揽子”政策,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对受到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加大市场渠道、国内消费、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支持力度。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将加大“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推动“三增三减”。“三增”就是政府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持,保险机构增加内贸险支持。“三减”就是推动减免困难企业的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推出专属产品,推动内贸险扩面提额。多措并举支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为外贸企业拓销路打开空间,助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李云泽说。建立全产业链协同生态也是构建内外贸一体化长效机制之一。浙江义乌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外综服平台+直播”模式,将小商品城的国内渠道与跨境供应链深度耦合,带动中小微市场主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运营。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全球供应链网络有机结合,有助于培育具有内外贸一体化能力的产业生态。
浙江义乌市佳镜有限公司负责人黎雄飞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前四个月比去年多30%的收益。“我感觉有平台的支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我们国内也有14亿人口的一个大市场,还是很有机会的。”黎雄飞表示。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优势之一。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市场,“内外兼修”成为大趋势。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冯碧梅在采访中表示,内外贸一体化产生“三链协同”效应。一是增强产业链韧性,对冲外部风险,释放产能潜力;二是以技术溢出与标准引领拉动价值链升级;三是以品质供给激发内需潜能实现消费链重构,促进国内供应链整体提质增效。
(节选)
新华网:https://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50508/79ea26509987458c851f1e6fb4b5cb70/c.html
央广网:https://news.cnr.cn/native/gd/20250508/t20250508_527163298.shtml
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2025-05/08/content_117865326.shtml
中工网:https://www.workercn.cn/c/2025-05-08/8517277.shtml
中国青年网:https://news.youth.cn/gn/202505/t20250508_15989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