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干事业好比钉钉子”。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钉钉子精神”融于党建思政工作、融于人才培养工作、融于科创实践工作,用十足干劲,久久为功,持续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努力书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双一流学科培育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新篇章。

一、思想引领有“韧劲”,紧抓重点“钉得正”一是党建引领有“高度”,让育人之基筑得更牢。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开展微党课比赛、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教育馆等形式,帮助全体学生党员及时跟进学,全面推动理论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强化基础支部建设,持续推进党支部进班级、社团、科研团队,全面拓展党的工作和组织覆盖面,健康医疗器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党支部与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结对共建,发挥学生社区楼宇兼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学院基层支部建设全面建强过硬。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推动“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积极凝练推送经验成效,发挥党建品牌的典型示范作用和辐射价值,获评学校“书记好党课”2项、“支部好案例”1项、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2项、“十佳研究生党支部”1个、“十佳研究生党员”1人。
二是思政教育有“深度”,让理想信念扎得更实。紧抓关键节点,在入学、毕业、五四、国庆等节点精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每月“1+N”主题班会、“一月一‘习’话”师生理论学习交流等活动开展日常教育,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思政创新,打造红色思政原创音乐精品,学院辅导员作词作曲演唱福州大学辅导员之歌《平凡的信仰》,在校内外各大媒体上发布后总阅读量破万次;学院辅导员原创校园励志音乐作品《韶年之途》成功入选福建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推荐作品。深耕网络思政,致力易班平台建设,着力强化“互联网+思政”创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做好网络育人工作和宣传工作,努力打造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新阵地,学院易班获评2024年福州大学优秀学院易班工作站,学院多篇文章刊发在人民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等权威主流媒体上。
三是协同育人有“热度”,让“大思政”育人模式走得更深。积极探索“大思政”背景下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融合联动共建”为运行模式:协同校友力量,举行基层就业经验交流会,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实践;协同企业力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专班,聘请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协同关工委力量,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为青年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协同青年教工力量,开展开展班主任考核、优秀班主任评选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发挥青年教师专业优势精准“滴灌”;协同家长力量,建立家校联系谈话制度,定期做好家校联系,联合家庭力量协同育人。

二、筑牢基础肯“较劲”,固本培元“钉得牢”
一是学风建设有“尺度”,让学习氛围变得更浓。聚焦基础工作“稳定性”,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召开学风建设会议做好学情分析研判、开展学风建设月和期末温书迎考月主题活动、招募学业小导师帮扶“学困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平均分位列全校前列。聚焦学生成长“规律性”,分阶段进行针对性学业发展规划帮扶:本科新生适应阶段注重专业启蒙和行为养成,本科成长阶段注重开拓视野和实践探索,本科毕业阶段注重未来发展和职业能力,研究生成才阶段注重学术研究和创新培养。聚焦精准辅学“多样性”,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物信青年说》《物信新视野》等论坛,开展学霸笔记征集评选、四六级打卡、基础课程模拟考等活动,全方位营造“比学赶帮超”良好学习氛围。
二是心理工作有“温度”,让心灵之门守得更暖。完善心理预警干预“规范性”,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朋辈辅导机制;完善心理月报、阳光走访等工作机制,加强心理谈话室、心理团训室以及心理中心沙盘室建设,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危机事情发生奠定基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生动性”,持续打造“云间电台”心理工作品牌,累计录制21期,播放量超7万次,实现师生“云上聚,心相连”。建强心理人才队伍“专业性”,以赛促训,积极配合承办心理委员朋辈技能提升训练营,开展宿舍生命守门员培训等,提升朋辈心理互助员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1名学生获得校第六届朋辈辅导技能大赛三等奖,2名学生获评校十佳优秀朋辈互助员称号。
三是社区建设有“维度”,让五育并举奏得更响。抓牢党建引领,把好社区育人工作“方向盘”,充分发挥楼宇兼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成学生党员100%社区报到并引导其积极参与学生社区管理及服务。抓牢顶层设计,树立社区育人工作“风向标”,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加强社区育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抓牢协同联动,拧紧社区育人工作“合力绳”,聘请校内外5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社区导师,依托学生社区“筑梦”导师工作站品牌开展沙龙式研学交流。抓牢五育并举,将各类教育元素汇集到学生社区,用心打造“幸福成长空间”社区品牌,开展解锁保研成功之道、社区“体育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抓牢服务下沉,建设社区育人工作“加油站”。院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在社区开展“领导接待日”活动,累计选拔近百名优秀学生担任社区小导师为学困生提供学习辅导,定期邀请企业进社区开展生涯规划和求职技能培训专项帮扶活动。

三、人才培养铆“上劲”,把准方向“钉得准”
一是科创实践有“亮度”,让创新思维拓得更宽。秉承项目定制化产教融合脉络,通过打造新型“企业发榜——学工协调——导师布局——团队推进——平台传承”双创科研育人工作链,打通校企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壁垒,助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秉承激励实训型以赛促创脉络,创新“动员激励——竞赛训练——联动培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创竞赛中来:全年累计在各类科创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91项、省级奖项142项,其中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夺得1金1银1铜,金奖为我校在产业赛道上的历史首金,在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上获特等奖1项。秉承学思践悟式实践育人脉络,立足学院学科建设实际,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2支社会实践队获省级优秀实践团队;全年组织各类志愿活动328场,学生总志愿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4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志愿者称号,学院义务维修队获校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二是升学就业有“效度”,让民生工程抓得更稳。围绕三个“聚焦”,做好考研升学工作。聚焦目标导向,利用《名师论道》品牌论坛活动,做到考研动员到位;聚焦问题导向,学院着力把学生在考研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调研清楚,把改进举措找准谋实,做到考研指导到位;聚焦成果导向,全方位构建“六个一”考研升学帮扶服务体系,做到考研服务到位,我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49.4%,再创学院历史新高。围绕三个“精准”,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精准跟踪帮扶,开展“853”促就业工作法调动就业学生的积极性,我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3.3%,实现学院新的突破;精准推送岗位,以“问诊”的方式帮助毕业生分析意向岗位与自身能力的匹配度,全方位推动学生就业需求和企业岗位供给“双向奔赴”;精准分类施策,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分类举办就业沙龙、考公经验分享会、基层就业经验交流会等,满足学生多样的就业需求,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是以体育人有“气度”,让身体素质炼得更强。聚焦体育精神引导力,涵养学生思想品格,通过日常思想教育培养运动员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通过举办运动会动员和表彰大会、建立关心关爱制度,给予运动员精神上的温暖。重视团队凝聚力,全面提升赛事竞争力,精心组织选拔运动员,通过“以老带新,老新相长”的模式进行运动员队伍阶梯形式建设以增强队伍实力,学院连续多年在校运会中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学生团体总分前三名等多项荣誉。突出体育展现力,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学院高度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的挖掘与培养,选送多名学生到省级以上平台展现风采,3人参加第13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联赛(东南赛区)获团体冠军,1人参加2024年中国大学生田径项群赛男子5000米获第六名并打破校记录。
(福建省政研会供稿,作者: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志刚、刘涛、魏金明)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yfGFuwGwslZrAJKTxIR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