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7月8日至10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心护厝”专项实践队赴泉州市晋江市青阳街道,开展以“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依托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党建引领、校地合作、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四维联动,探索闽南传统石厝保护活化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汲取“晋江经验”精神养分

实践队首站走进全国首家系统介绍“晋江经验”的主题展馆——晋江经验馆,通过沉浸式研学感悟“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深刻内涵。在展馆核心区,队员们通过3D动态沙盘直观感受晋江从“草根经济”到“品牌之都”的蜕变历程,深刻理解“爱拼敢赢”精神内核与“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并将其融入石厝保护实践。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

实践期间,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巫朝辉代表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晋江市青阳街道办事处签订《石厝保护实践中心共建协议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明介绍了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科研平台的技术优势,强调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科技赋能,为青阳街道1228栋石厝的安全整治提供专业支撑。

青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荣松表示,将依托实践中心推动“一户一档”动态管理与新型加固技术落地,实现“安全守护”与“文脉赓续”的平衡。后续双方将构建“学院提供技术方案、街道提供实践场景”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实现实践育人与古厝保护双赢。

20250712.png

解码古厝活化智慧密码

实践队深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莲屿社区及惠安县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测绘、非遗体验与村民访谈,系统梳理130余栋自明清至现代的石厝建筑营建智慧。针对莲屿社区75岁村民林阿婆反映的石厝“漏雨开裂”问题,团队创新性提出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前提下,采用新型材料UHP-ECC结合点状加固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兼具施工高效与成本低廉的优势。

在惠安县的技术验证阶段,队员们将“UHP-ECC点状嵌缝加固技术”投入工地实际应用,并依据石材特性差异、风化程度等关键因素,现场提出工艺优化建议,累计收集施工改进建议20余条,为该项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

实践期间,队员们以“技术传播者”“文化倡导者”“民生服务者”三重身份深入基层,以脚步蹚出一条“砼心之路”,石厝保护,不仅是修缮风雨侵蚀的墙体,更是守护闽南宗族的集体记忆,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实践队队长林易晓在总结时表示:“我们不仅要当记录者,更要成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从签约仪式到技术落地,从文化调研到数字赋能,每一步都在诠释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供稿)


海峡网:http://www.hxnews.com/news/jypd/gxzx/202507/12/2208567.shtml

上一篇:【晋江经济报、新福建】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甲组预赛在晋江收官

下一篇:【学习强国、新福建】行见八闽 | 福州大学:青春足迹丈量闽西平安综治之路——法学院社会实践队“三下乡”专题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