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这项赛事吸引300多名学生参加,反响热烈
文/本报记者 谭欣妮
在一群平均年龄十八九岁的人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样的?最近,一群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搬到舞台上——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连续第四年举办心理剧比赛,今年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初赛阶段就异常火爆,吸引了校内3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
本届心理剧比赛是我市2017年在厦高校“三爱”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扶持项目之一,13日晚,闯入决赛的6支队伍奉献了精彩的舞台表演。到场观看决赛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向阳表示,心理剧比赛“简单而又不简单”——比赛的舞台、道具、形式简单,但是节目所涉的题材和表现的主题却很不简单。节目直面当代大学生学习、交友、情感等各方面所遇到的困惑、迷惘和问题,引发思考,自我反省,寻求答案,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弘扬了社会正能量,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和启迪。
【现场】
观念高大上 表演接地气
刚进校的女大学生还没来得及享受青春飞扬的大学生活,就陷入校园贷的深渊。面对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她几乎陷入崩溃的境地。此时,同学、朋友和老师们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将她拉出泥潭。这是决赛表演节目之一《重生》的剧情。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校园贷的同时,剧情并没有纠结于描述困境,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入团结、友善等积极元素,同时倡导法治,以法律解决问题,让主人公在身边人的帮助下重获新生,也展现了参赛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除了校园生活常见的诚信、友善元素之外,决赛心理剧也把剧情延伸到毕业之后,加入社会情节,自发融入爱国、敬业、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比如《同学会》这一节目就结合前段时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提倡反腐倡廉思想。反映了当代学子在关注热点、追求流行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积极反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入脑入心。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情景剧的形式组织比赛,形式上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能使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帮助年轻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亮点】
参赛过程也是
受教育的过程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入脑入心,还能自觉践行,这是参与心理剧比赛学生的亲身体会,“从几个人写剧本到全班同学一起排练,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自发牺牲休息时间,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拼搏奋斗,感觉班级凝聚力比以前更强,氛围也更好了。”一等奖作品《心门》女主角杨芮告诉记者。
心理剧比赛的全部内容均为学生自己原创,自编、自导、自演,从剧本到舞台设置,从道具服装到音乐特效,全由年轻人自己操刀。为了更好地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不少参赛队伍把剧本改了一遍又一遍,上网、进图书馆、找老师多方面收集素材,无意间也加深了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有参赛者对记者表示,通过比赛他们意识到,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作为肩负责任的新一代学子,他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积累多思考,厚积薄发,为将来能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多作奉献做好准备。
厦门日报:http://www.xmnn.cn/dzbk/xmrb/20170615/201706/t20170615_5082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