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有障碍物”“您的拐杖在这里”……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的让人难以相信,发出类似语音提醒的居然是一款导盲杖。
如今,很多城市的马路上都设有盲道,但是对于盲人朋友来说,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出行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日前,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师生研发出一款“会说话”的智能导盲杖,充分利用盲人听觉、触觉灵敏的特点,通过语音等提醒盲人避开障碍物。如今,他们已经在1.0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盲杖的功能。
“我们在导盲杖的下方安装了两个万向轮,盲人朋友可以轻松地推着走。同时我们还在万向轮的前方安装了类似触须的扫动传感器。这种装置的扫描方式很像雷达,碰到障碍物后会产生反弹力,同时导盲杖会发出警报,提醒盲人注意”
这款智能导盲杖是由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孙智聪提出的创意,指导教师为陈俊。陈俊不仅是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同时还是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导师。
据陈俊介绍,目前市场上的盲杖主要有两类,比较常用的一类是由不同材质构成的一根简单的棍子,盲人出行时拄着棍子,通过敲打地面前行。还有一类不常用的是超声波盲杖,即通过超声波判断地面有没有障碍物。这类盲杖的模块装在手柄上,但主体仍是一根棍子,盲人还是要通过敲击地面的方式出行。
“我们做的这款导盲杖下方安装了两个万向轮,盲人朋友可以轻松地推着走。同时我们还在万向轮的前方安装了类似触须的扫动传感器。这种装置的扫描方式很像雷达,碰到障碍物后会产生反弹力,同时导盲杖会发出警报,提醒盲人注意。”陈俊表示。
在这款导盲杖的研发过程中,他们不断请盲人朋友来体验,并且根据体验结果多次对导盲杖进行改版升级。比如他们之前设计的传感器长度为60厘米,但在测试中发现这一设计并不实用,甚至连进门、出门都很困难,于是在多次实验后将长度改为25厘米。
“最初,导盲杖的提醒声音是通过一个外放喇叭传播的。盲人朋友体验过之后,觉得户外的声音太吵,尤其是马路上,导盲杖的提醒声音他们根本听不清。于是我们设计了切换模式。原来的喇叭继续使用,这种模式适用于盲人朋友回到家后。如果在外出时,导盲杖意外脱手,只要按下遥控器,导盲杖就会发出声音。另一种模式是使用耳机,这种模式适用于出行时。”陈俊说。此外,这款导盲杖在夜晚能够发光,可以提醒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注意。
“2.0版导盲杖可以探测盲人前面120度角、正上方1.8米以内是否存在障碍物。它还可以判断出前面是否有楼梯或者墙壁,如果有楼梯,则可以判断出是上行楼梯还是下行楼梯。”后期他们将在这款导盲杖中加入更多的高科技元素
陈俊说,他们之所以萌生了研发一款智能导盲杖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此前曾经为聋哑人研制过一款社交手套。当时,他们将社交手套拿到附近的一个特教学校进行交流。“那里的朋友对我们做的东西很好奇。盲人也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于是我们就想研发一款能帮助他们出行的产品。”陈俊说。在研制过程中和盲人群体的接触越多,想帮助他们的想法就越强烈,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
记者采访时,陈俊和他的学生正在研制这款导盲杖的2.0版。“1.0版导盲杖只能探测地面的障碍物,2.0版导盲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测盲人前面120度角、正上方1.8米以内是否存在障碍物。它还可以判断出前面是否有楼梯或者墙壁,如果有楼梯,则可以判断出是上行楼梯还是下行楼梯。此外,我们还对扫动装置进行了改进。以前智能系统关机时,前面传感器的触须是随意放置的,在2.0版中,触须可以跟导盲杖的主体融为一体,相当于把导盲杖折叠起来了。”陈俊说。按照陈俊的设想,后期他们将在这款导盲杖中加入更多的高科技元素,像定位功能等,并且为盲人进行线路规划。
“这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单靠我们的力量,很难把这件事做到底,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能够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采访的最后,陈俊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愿景。
本报记者 李宁
城市快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cskb/cskb/2017-02/05/content_7562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