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4月中旬,龙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开始公示《龙海市月港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中,龙翔路、西浮路及正在建设的50 米宽锦江大道从月港历史风貌区穿过并连接龙海东西镇区。专家认为,漳州作为21世纪海丝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海月港是其核心内容,如此的规划将对17世纪重要历史遗存以及文化景观造成重大影响。专家建议,应当对月港历史风貌区做更全面审慎的规划,凸显其多元性,保住其独特性——月港前世的美 今生如何审慎规划漳州龙海海澄镇的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处。4月12日一份对外公示的《龙海市月港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让这个静谧低调的小港引起了诸多专家的关注。

这份规划中涉及了三条穿越性主干道,其中50米宽的在建主要干道锦江大道贯穿了月港历史风貌区。而规划尚在公告期间,当地早已开始了拆除工程。

福建省海洋文化中心主任、海上丝绸之路区域与文化建设智库首席专家、福州大学苏文菁教授表示,作为漳州今天历史地位海洋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这样的规划必须针对月港的文化遗产以及历史风貌进行谨慎环评,“因为一条道路,月港古镇的未来可能遭毁灭,而且减损的不仅是漳州人民的文化基因,更是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重要记忆”。

月港缓冲区界碑附近已经拆成一片废墟。

通向明代土城(港口城)的古官道,道路下方为与月溪连通的水系,如今,这里被列入拆除范围。

2月24日本版曾报道,作为再现月港造船文化历史场景的百年老船厂崇兴造船厂被当地界定为“违章建筑”限期拆除。如今,老船厂已被夷为平地,周边则沿着堤岸修建起了景观栈道。老船厂旧址的边上已开始搭建新船厂。当地相关部门曾表示将老船厂安置到新船厂,但记者了解到老船厂能否入驻新船厂还是个变数。

月港历史价值 专家高度认同小小的月港,为何能够引起学界如此关注?

苏文菁表示,在明清海禁时期,月港是个了不起的港口,它曾是中国唯一一个允许对外贸易的“特区”。明代以前,中国以铜钱为货币,从明代中叶开始一直到1943年,中国的货币则以白银为主,而月港就是一个重要的白银贸易港,也是中外商品交换的重要港口。从漳州月港出发,途经菲律宾的马尼拉,跨过整个太平洋到达美洲,这一条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让中国在传统的东洋、南洋、西洋航线上,增加了跨越太平洋的航路,让中国海商与欧洲人一同编织影响至今的全球化网络。

2011年,在第二届漳州海商论坛上,时任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表示,漳州是“海丝”申遗不可或缺的一环,漳州月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在全球海运贸易中,月港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漳州进入了世界大航海时代,贸易范围扩展到了欧洲,其‘海丝’贸易特点是‘走出去’,开华侨之先河,东南亚一带大量的华侨都是那个时代开始走出国门的。”2010年,国家级规划专家组成的专题调 研组考证了漳州境内留存的许多海丝文化遗址。当时的成员包括厦门大学杨国桢、李金明、林仁川、廖大珂,福州大学苏文菁,以及漳州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陈自强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

他们根据研究认为,月港海外贸易对象包括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中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大帆船贸易的枢纽港。外国银元在漳州流通时间跨度之长、数量之大、国别之众、版本之多,是其他城市所少见的。

苏文菁表示,月港与周边活态保护区构成了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丝核心区的重要内涵,是海丝文化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月港是由中国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欧洲人开启的大航海时代这两大世界文明在中国的唯一时空纽结点。

规划处公示期 拆除如火如荼5月7日,记者亲临月港,尽管规划仍处于公示期,记者发现当地的拆除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豆巷村,被喷涂上红色拆字的村民房屋,仅记者眼见编号就超过60座。官方数据显示,工程共涉及192户房屋拆迁。

按照当地的路网规划,龙海市中心城区未来将形成“三横三纵”的格局。锦江大道工程正是其中一横。该工程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共分为三期工程。目前,一期部分已经竣工通车,二期已基本完成建设,尚未完全通车。而三期部分被分成 A、B、C、D 四个路段。

横穿月港风貌区的,正是其中的A段工程。该段全长2.8公里,起点位于石码港区客运站,途经海澄镇的普贤、溪尾、港口、豆巷等村庄,按照设计,路线距离月港古码头遗址、临江古街两处申遗点仅300多米。A段工程于2007年12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09年9月拿到了批复,但由于涉及拆迁面大、文化遗存众多,项目迟迟未能开工。

龙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规划办主任念海仁表示,该工程至少四易方案,更改了路线与施工方。

最初,当地采用的是平行堤岸修建桥梁的方式,即在离申遗点不远处的九龙江南港水面上架桥,类似于厦门的演武大桥。该方案的拆迁成本较小,但对临江风貌以及港口船运影响甚大,因此被推翻。2016年开始实施的《福建省河道保护管理条例》也规定:“禁止在河道内顺河修建桥梁。”因此,道路的位置被更改到了目前的位置,施工方案也历经了从修建高架桥、下穿隧道到堤路结合等变化。

对于当前方案会对月港片区人文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5月18日经由龙海市环保局批复的《龙海市锦江大道(三期)A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工程线路没有进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在采取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文物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该报告书认定的需要保护的文化遗存包括文保单位、宫庙及宗祠家庙、其他文物古迹以及传统风貌街区四类。其中,月港历史风貌区内 有码头遗址、许氏祖庙及家庙、晏海楼、文庙、城隍庙、萃贤坊等 8 处市级文保单位,传统风貌街区包括临江古街、帆巷、十八间、祖厝群等。

但是,此次拆除范围切过始建于明代的港口城,包括张家古厝在内的部分古厝被列入拆除对象,对古官道和水系也将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专家们对锦江大道涉及的拆除工程对月港整体风貌的影响表示了担忧和质疑。

小而美的空间 蕴含遗产价值2015年12月,在首届月港海丝文化论坛上,身为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的郑国珍再次强调了月港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月港的历史文化不仅要挖掘好,更要保护好,让月港顺利迈进世界文化遗产殿堂。”经实地探查,月港除了当年贸易极盛期遗存的古码头遗址外,还存留了大量未遭受现 代 化 开 发 的 遗 迹,构 成 了 相 当 完 整 的 17 世纪历史古镇风貌。专家们认为,小而美的月港空间形态很完整。沿码头以及月溪河道发展而成的历史街区大致分为“临江古街”“祖 厝 群 传 统 风 貌 街 区”“帆 巷 传 统 风 貌 街区”“骑楼街传统风貌街区”及“内楼传统风貌 街 区”等,风 格 特 异 且 十 分 符 合 人 行 尺度,并与河道形成十分重要的城市纹理。当地居民的成分也丰富,既有渔民,还有船工和 疍 民(音 dàn,广 东、福 建、广 西 等 沿 海 港湾和内河船居居民的旧称),也包括农民和小商贩。

月港是海运、河运商业、农业、渔业等多元文化汇集的区域,加上土城、海澄县城等防御城池,建构出的是独特的海洋文化生活空间。“因此保留完整的月溪城镇结构以及周边的农业景观,以及农渔船运业交杂的居民组织与生产体系,具有高度的复合文化遗产价值。”专家建议,除了古码头,月港应当借由土城(港口城)、海澄县城的残迹保护,月溪水系统的整治以及沿河道历史街区的维护建构小而完整的遗产体系,这些都是漳州海丝文化遗产的特质。

站在历史定位 重新审视规划尽管龙海相关部门认为该工程不会对历 史风貌区内的历史遗存产生不良影响,但念海仁也不否认,未来锦江大道带来的人流与车流,将会对月港的整体风貌与活态历史场景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地的环评报告也提及,该道路建设对月港历史风貌区的影响,主要考虑对 整体风貌和景观美的破坏影响,且项目建设可能引发建筑地基基础沉降或位移,从而导致文物古建失稳,造成古建筑结构破坏。

专家学者呼吁,应当立即停止道路开辟,他们提出了三点建议:将锦江大道结合既成道路,比如可以将其引导至下方的外环道208 公路;对于已拆除部分,建议在月港历史风貌区保护的前提下,结合古代水系统之体验,进行相关游憩设施或居民居住、防灾公园等配套措施,停止在核心区外围进行高层建筑开发,并将周边区域划设缓冲区;第三,整治月溪以及土城水系统,适度维护历史街区古建筑(修旧如旧),发展结合水系与陆上街区的文化路径体验。

对于学者提出的方案,念海仁认为行不通,理由是锦江大道是当地在九龙江沿岸重要的综合性交通干道,是龙海城市交通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锦江大道属于前期规划,而且“道路为上位计划不可变更”。

苏文菁表示,对这一回应无法认同,根据规划以及现状来看,历史风貌区内的三条50 米干道距离非常近,替代率也很高,完全可以调整。“作为海丝核心区,任何规划都得站在这一历史定位上进行重新审视调整。”郑国珍也表示,道路的规划可以调整,而月港的风貌却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破坏了也就没有了”。

月港曾经是福建与台湾交通贸易重要港口,两地往来频繁。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以及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证据,月港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也引起台湾文化遗产专业者的高度重视。

对于这份规划,金门大学建筑学系助理教授、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林美吟也表示,月港的交通规划应从遗产核心价值出发进行全面评估,不能“重开发轻保护”。她呼吁,龙海应该重新审视自身所具有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展优势,而非盲目追逐已经不合时宜的道路开发模式。

专家们再三强调,月港历史风貌区作为一个整体,应尽量保持完整性和真实性,杜绝无谓的干扰和破坏,才能称为负责任的文化遗产保护。

上一篇:东南网(2016-5-25):福大学子创意拍摄“四世同堂”毕业照

下一篇:东南网(2016-5-24):企业家曹德旺做客福州大学 与学子们共谈“读书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