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7日讯(通讯员 黄荔/文 章娟宏/摄)自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奔赴南靖县游览参观土楼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而相比之下,同样拥有土楼的平和县则受到了“冷遇”,几乎无人前往。
同一个省份、同样拥有土楼,为何是“冰火两重天”的境地?8月24日至8月26日,福州大学人文学院赴土楼实践队走进漳州南靖县、和平县土楼群,探究“世遗土楼与非世遗土楼的生存现状”。
备受“宠爱”的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是实践队的第一站,当天实践队员们采访了土楼管委会的负责人,向他们了解南靖土楼的基本生存现状。
在南靖县,来往看土楼、赏云水谣的游人众多,“等到周末,来往土楼的公路上都有可能会堵车,景区内不能说寸步难行,但也是摩肩擦踵。”土楼景区内的一位客栈老板向队员们透露道。南靖县中的怀远楼、和贵楼、田螺坑“四菜一汤”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专门接送游客来往的大巴,交通较为方便。在车上,一个台湾游客向队员说道:“我是从厦门过来的,在电视上看到有这样的土楼建筑就报了旅游团过来看看。”
不少游客都是冲着南靖县的“世遗土楼”的名头前来观赏,周末客流量更是平时的一倍。而平和县,则与这里大不相同。
被“遗忘”的平和土楼
从南靖乘车平和县,一路上几乎看不见关于土楼的宣传文字、海报,好似不存在土楼一般。
实践队员到达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平和绳武楼,不见游客,不见在自家门前摆摊的商贩,土楼中仅有的两三个住户也都是老人和小孩,不见青壮年。“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我们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在家里。”一位7旬老人感叹道。
有国家保护文物之称的绳武楼尚且如此萧条,何况默默无名的其他土楼呢。在平和县,实践队员们看见许多土楼都已经被拆毁,重建红砖白墙的新式建筑;也有一些土楼坍塌无人理会。据悉,平和县在民国以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476座,而今著名如九峰镇的景云楼也没有逃过被众人遗忘的命运。
看到南靖土楼与平和土楼的鲜明对比,队长章娟宏感叹道:“南靖县土楼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使慕名者争相前来观赏,平和县因缺席世遗,因此被人遗忘在身后。不管是世遗或非世遗,土楼都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如何更好的保护土楼,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章娟宏表示,接下去,实践队将会把调研结果写成论文及“我为八闽文化建言献策”的建言信,提出土楼的具体保护建议。
相关阅读:
2008年7月福建土楼46处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初溪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及怀远楼、和贵楼。2011年8月30日,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景区荣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东南网:http://i.fjsen.com/2014-08/27/content_14769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