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晨报记者 白若雪 实习生 谢康

  

  我的父母都是从事传统木雕的,我从小就对雕塑产生兴趣。谈起雕塑,李金仙满脸都是幸福。她说,自己从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玩雕塑,由于不熟悉雕塑技法,常常弄伤自己。我奶奶帮我穿衣服的时候发现我小手偷偷藏在口袋,就把我手拿出来,发现手上满是伤痕。

  长大后,李金仙对自己可以从事雕塑艺术觉得很幸运。

  

       谈灵感:空白学子没有条框限制

  毕业后,李金仙就留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任教,雕塑、教学是她生命中最投入的两件事。我喜欢和学生对话,从年轻人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李金仙说,自己教了一辈子的书,还想继续教下去,但创作雕塑需要时间,自己精力有限。现在,她站在选择的关口,心里很矛盾。

  除了教学生,李金仙也会接受一些从老家来的孩子当学徒。我个人会更喜欢空白的学生,他们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往往更能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成就一番事业。

  

       谈教学:尽可能挖掘学生独特价值

  李金仙说,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区别。艺术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群体,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全身心地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老师要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去挖掘在学生身上独特的价值和才华。李金仙说,最初开始教学时,她总是费尽心思地想把自己所拥有的全部教给学生,自己很辛苦,学生收获也跟期待有不小差距。现在懂得这个道理,却很可能很快会离开教学岗位,想起来就觉得可惜。

  

       谈创作: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好的作品应该用心,在打动眼睛的同时,更要打动人心。李金仙认为,作品不说话,但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力。在海沧的6年,李金仙专心创作作品,基本没有接活做,一直在不停地学习和研究中。为了完成漆和雕塑作品的结合,她不断地尝试,遇到自己琢磨不透的问题就去请教别人。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看他成长的过程,可能某个时段会让你心疼,但又会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个人在工作室,李金仙常常连灯都不开,在黑暗的环境中,此时她的思维会无比活跃,从而迸发出好创意。每当全身心投入创作时,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这一次搬家到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李金仙很心疼时间。

  这些年,李金仙的作品不断斩获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奖项,但她说,自己的艺术创作初衷并没有改变,她一直用艺术的表达方式去寻找一种不一样的情感。

 

海西晨报:http://www.xmnn.cn/dzbk/xmsb/epaper/html/2014-08/28/content_568220.htm

 

 

上一篇:东南快报、东南网、福州新闻网(2014-8-28):福州大学校训出自古典 包含做人和治学

下一篇:新浪(2014-8-27):福大学子探秘福州首家基层YBC服务站所在地长乐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