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促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今年,全球LED照明市场或将迎来1000亿美元的市场量级。福建LED照明产业有多大机会?本届“6·18”诞生了一次强强联合。
透明陶瓷荧光体外延衬底生产技术的拥有者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海西院LED产业的唯一产业化平台、现已完成全球首条透明陶瓷荧光体生产线的中科芯源,全球最大LED芯片供应商之一的三安光电,“三剑合璧”,将突破透明陶瓷荧光体外延衬底LED芯片产业化技术的研发攻关,让LED拥有“中国芯”。
海西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技术一旦产业化,将让中国LED产业突破国外芯片专利的封锁,大幅降低LED的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本届“6·18”,共征集项目成果5600多项、企业技术需求1000多项,成功对接合同项目5273项。项目、技术、资本、人才鼎力相助,为我省抓龙头兴产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装备制造是全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数控机械、智能装备一直是短板。针织大圆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三的泉州佰源机械有限公司,首次牵手“6·18”,就与福州大学成功对接针织大圆机机架机器人自动装配线项目,一举站在了同行业的排头。
“有了机器人自动装配,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解放了劳动力,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下一步,企业还将和福州大学一道,共同开展全智能数控针织大圆机的研发攻关。”公司副总经理赵继纯说。
传统的印染工艺能耗大、效率低、成本高,有无解决之道?日冠针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消化吸收再创新,带来了全球首创的双面印染机,让传统产业有了“新味道”。
公司董事长助理朱红波告诉记者,与传统印染工艺比较,双面印染的染料利用率提高一倍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到6倍,每百米用水量仅为1/3,且工业废水的13项指标中有7项达到直接排放标准。“目前,企业和安踏、劲霸等纺织服装的龙头企业达成了印染代加工协议。未来,将通过代加工的方式,逐步在省内各印染集控区推广这套设备,实现印染业节能、低碳、环保的转型。”
更令人欣喜的是,金融和各路资本主动对接,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无缝对接。
金融创新与服务推介会上,签约了总金额超过600亿元的一批项目,包括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等。
全文见福建日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4-06/23/content_747602.htm?div=-1
东南网:http://fjnews.fjsen.com/2014-06/23/content_14340432_2.htm
福建省发改委网站:http://www.fjdpc.gov.cn/show.aspx?ctlgid=572483&id=8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