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人民网漳州3月28日电(林榕)漳州海事局局长郭志安在提及漳州开发区的偏僻环境时说,“在这里晚上出门撞得到电线杆都不一定能撞见人。”漳州海事局古雷办事处的负责人陈建波则用了更质朴的语言来形容办事处的周边环境——“晚上都听不见狗叫”。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漳浦县旧镇镇的漳州海事局古雷办事处,倾听常年驻守于此的海事人讲述“四人、四年、零事故”的海上护航故事。

   当天下午,记者乘坐大巴车从漳州开发区出发,在经过近两小时的车程后抵达目的地。一下车眼前便是一层200平米的平房,办事大厅占去近一半的面积,剩下的分别为一间小办公室、一间厨房和四间卧室,紧凑而简陋——这就是古雷办事处的4名工作人员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

   三名海事队员和一名协管员组成了这个小小的办事处。虽然地小人少,可古雷办事处的任务一点也不轻:队员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受理船舶进出港签证、危险品监管和船舶安检,负责六鳌港区和古雷港区,合计267公里海岸线的巡逻检查,单方向岸巡一次即要花费4个多钟头。由于古雷港区的危险品较多,必须时刻警惕防范安全事故,就连拥有30年从业经验的陈建波都直呼“压力山大”。

   现任漳州海事局办公室主任的徐亚昆是第一批驻守古雷办事处的人,从2009年底到2013年6月,他在古雷一待就是一千多个日夜。在成为海事人之前,徐亚昆是跑远洋航线的轮机长,航海经验长达16年。虽然每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漂泊海上,但他收入不菲,平均每月能赚3万多元。为结束与妻儿长期分居的日子,徐亚昆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加入漳州海事局,收入还不到过去的十分之一。

  可老问题并没有如期得到解决——由于船期不定,办事处需要有人全年24小时值班。平均每两周徐亚昆才能回家一次,就连过年也只能把妻儿接到办事处陪伴值班,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吃一餐简陋的年夜饭,除了看电视再无其他娱乐。

   海员出身的徐亚昆对苦、累、孤独以及巨大的收入落差早有心理准备,但他从没想到自己竟对一个年轻的“门外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人就是古雷办事处最年轻的队员:陈云。

  85年出生的陈云是福州长乐人,2010年9月,福州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漳州海事局。初到古雷的陈云正赶上台风天,办事处忙成一团,他只觉得好奇热闹,无暇顾及其他,直到半个月后,慢热的陈云才惊觉“坏了”。“这里太偏僻了,连个异性都看不到,也没同龄人,要走好几公里才有居民区,娱乐活动更是无从谈起。我每隔两个月才能回一趟家,每次都要步行半个小时到车站,再各种转车,回一趟家要花7个小时。”回忆过往,陈云的话匣子关都关不住。

   陈云的哥哥常年在国外,父母希望小儿子能陪在身边,因此十分不理解陈云为何要为区区2000多元的工资独自在这偏僻的海湾受苦。加之由于工作原因,陈云接触的异性十分有限,在古雷办事处四年间没谈过一次恋爱,这可愁坏了两老,他们因此一再催促儿子辞职。

   陈云自己也不是没动过放弃的念头。艰苦的工作环境、枯燥的生活、微薄的薪资……令这个想要四处闯荡的年轻人无数次想要挣脱,但令他最终坚持下来的,是他当时的领导徐亚昆。

   2011年的一个雨天,陈云向老乡借了摩托车准备去两公里外的镇政府食堂吃饭,由于雨天路滑摔了一跤,左膝缝了四针,整整1个月动弹不得。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陈云对受伤的事闭口不提。期间只有徐亚昆端水送饭、亲自换药、来回接送他去医院,忙前跑后,悉心照顾。陈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男人间不好意思开口说煽情的话,至今没有亲口跟主任说过谢谢,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

 “放弃年薪40万的工作,领着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守在这偏僻的地方,他都能坚持下来,我有什么不能的?”陈云一次又一次反问自己。康复后,陈云定了要留在古雷的心,尽量帮助徐亚昆分担工作。徐亚昆是危险品管理和防污管理方面的专家,共事期间,陈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现在也成了局里的“危防名人”。

  直到2014年1月,陈云才被调离古雷办事处。日升月落,四季更迭,从刚出校门的青涩小伙到如今的成熟海事人,四年过去,陈云从没想过自己会在古雷办事处待这么久。他对这段经历的总结很简单——“值得”。

 “从原始渔镇到经济开发区,我亲眼见证了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这种阅历对年轻人而言很难得。看到古雷港的靠泊船舶从500总吨以下到现在最大能达到15万总吨,泊位也从3000、5000吨级扩大到5万、10万、15万吨级,仿佛自己也与古雷港区一起成长,说起来还有点佩服自己呢。”陈云说罢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

 “坚忍”、“甘于寂寞”、“高度负责”不约而同地被徐亚昆和陈云列为海事人最重要的品质。或许也只有耐得住偏僻港湾生活的孤独,忍得下茫茫大海之上的渺小漂泊,扛得起保安全保项目的如山责任,才能以区区四人之力战胜古雷港区业务量井喷式增长带来的安全难题,实现连续四年一千多个日夜“零事故”的安全纪录

网址:http://www.jfdaily.com/guonei/new/201403/t20140328_193801_1.html

上一篇:东南快报、网易(2014-3-28):福大“井盖画”涂鸦有创意

下一篇:中国青年报(2014-3-28):“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走进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