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大学办学的根本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而德育建设又是大学办学的核心,它将全面贯彻到大学办学的各个环节。德育教育的载体是加强德育教育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德育教育在“智慧教育”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德育教育手段。在智慧教育的大环境中,要充分地利用数字时代的各种新元素,将数字技术与我们的日常德育实践充分地融合到一起,推动对德育实践的科学化和创造性发展,构建起德育实践的智慧教育体系,这是提高大学德育实践实效和吸引力的当务之急。大学应加强德育教育的主导权、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改进德育教育的方法、健全德育教育的平台、培养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利用德育教育的各种手段,从而促进大学德育教育的现代化。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德育载体的表现形式

语言文字载体是德育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源,其中蕴藏着丰厚的精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人民。”语言文字是德育教育的载体,在智力教育的大环境中,语言文字在意识形态和话语权中的作用依然是不可取代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通信媒体的出现,这些都为在德育教育中使用语言文字创造了一个方便的平台,同时也对德育教育人员对语言文字的选用和使用的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在德育工作中,怎样运用“以智为本”的话语方式,牢固树立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这是当前德育工作必须正视的一个新问题。

“活动载体”是一种受到广大学生喜欢的德育实践方式,在德育实践中,自觉地将德育内容和德育知识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德育实践作用提升。德育教育具有组织性和多元性。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学和自学相结合。有许多种类的德育教育的载体,经常使用到的有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休闲活动等。除此之外,许多大学还采用了号召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下,德育教育活动要与智慧教育相结合,以信息、互联网等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为基础,不断地充实德育教育的内容,提升德育教育的影响力。

文化载体是德育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文化载体,指的是可以被德育者用来传达德育信息,对人们展开教育,从而提升人们的德育素养的文化产品。”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教育是一种继承、学习和创造文化的社会实践,对优良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是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德育教育的载体的选取创造了更多的空间。特别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要以“智”为核心,以提升其在德育建设中的作用。

管理载体是德育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管理载体指的是“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管理当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人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利用一定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协调,最终让人们的思想德育和行为习惯得到逐步的培养。”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下,作为一个管理载体,与其他的方式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让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具有条理。为此,我们应将智慧教育作为管理的载体,充分利用其渗透功能,实现德育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下,开展的德育工作,可以将上述几种传统载体与智慧教育平台相结合,将每一种载体的作用都充分地发挥出来,对这些载体进行科学的运用和选择,并持续地对载体的运用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提供帮助。

智慧教育视角下高校德育载体的实践

推进课程载体创新,有效落实教育工作的育人职责。“课程载体”指的是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并用课程的方式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而“课程”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创造性的载体,它是大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大学之中,有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它既是知识学习的渠道,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交流和交往的重要平台。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中的影响。在改革课程载体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用知识的渗透,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指导同学们把社会理想与自己的梦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努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梦想结合起来,并把它付诸行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老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这个主要途径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媒介,以各种方式缩短和同学们的关系,并采用互动、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同学们既能感受到这门课的乐趣,又能牢记这门课的知识,并付诸实施。比如,老师们可以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将动画、视频等具有更高观赏性的内容引入到德育教育的课程当中,从而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有趣之处,从而将以往那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彻底打破,让他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注管理载体创新,从细微之处构建管理育人新格局。高校的管理载体是指为了维护高校的正常运行而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活动,从内容上来说,教室管理、纪律处分条例等都是能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引导的管理性文件。大学生已经脱离了高中死记硬背的模式,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展开有效的规范。要做到每日按时地上学和学习,在空闲的时候加入各类社团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要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时间规划,还可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导同学养成好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教师身为管理者,要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把关心、关怀、关爱的工作方针贯彻到工作中去,与学生深入的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获得学生的认同。

丰富校园文化载体,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健康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的德育教育要靠它的载体来进行。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培育大学生的崇高情感,是大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先进形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动社会组织共青团发挥其引导作用,创新丰富的宿舍文化,形成健康的饮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是重视“第二课堂”,把各种学习和实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受中国的变迁,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提高他们的素养,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努力。总之,大学德育工作是一种创新和发展的方式。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在现实发展的前提下,以校友文化、校园文化多种文化载体,以实际为依据,促进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作者:朱颜,法学博士,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18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8BKS083。


光明网:https://reader.gmw.cn/2023-05/23/content_36581146.htm

云南网:http://culture.yunnan.cn/system/2023/05/23/032599018.shtml

上一篇:【新华网、北青网、中华网】“赢家时尚杯”第2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揭晓

下一篇:【海峡导报、海峡网、东南网、台海网】厦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举行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