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北京时间2月18日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陈秋水教授课题组的合作研究论文“High-resolution X-ray luminescence extension imaging《高分辨X射线发光扩展成像》”(Nature,2021, 590, 410-415),并同期发表述评指出,此项研究极大地推动了X射线成像技术发展。这是继杨黄浩教授研究团队在2018年实现福州大学首次以通讯单位在《Nature》发表论文以来,再次在X射线成像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福州大学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

X射线影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安全检查、工业无损探伤上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目前,大多数X射线平板探测器需要集成薄膜晶体管阵列(TFT)、非晶硅光电转换层和闪烁体。但是,使用刚性的平板探测器难以实现曲面或者不规则目标物的三维X射线成像,而制造大面积、柔性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和非晶硅光电转换层仍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因此难以研制出柔性平板探测器。

为攻克这一关键技术瓶颈,杨黄浩教授、陈秋水教授及其合作者发现了一类高性能X射线发光纳米闪烁体,通过结合光谱技术、电子顺磁共振表征、热释光学曲线分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同步辐射技术对晶格缺陷的本质展开研究,提出了高能量X射线光子诱导缺陷产生长余辉发光的机理(图1)。该发光机制的建立对新型卤化物长余辉材料的探索与合成具有指导意义。

图1. 稀土纳米晶闪烁体的长余辉发光机理研究

该研究表明,稀土纳米晶闪烁体具有尺寸易调控、无色透明、分散性良好、余辉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研究团队将其与柔性基底相结合,制备出透明、可拉伸、无需电子电路的柔性X射线成像设备。实现了柔性、高分辨的全景X射线成像(图2.a和b),其成像空间分辨率大于20 lp/mm(图2. c和d),相比传统平板探测器具有明显优势。

图2.高分辨X射线发光成像

该研究打破传统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固有限制,为制备新一代柔性X射线成像设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基于纳米闪烁体的柔性X射线成像设备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便携式、成本低、成像性能优异等优势,在便携式X射线探测器、乳腺成像、牙科全景成像、工业探伤、高能物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杨黄浩教授团队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柔性X射线成像技术方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并有望突破国外的技术限制,推进高端X射线影像装备的国产化。

该研究工作由福州大学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团队和香港理工大学黄勃龙教授共同完成。该工作是福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标志着福州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提升了福州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诗瑶)


光明日报客户端:https://wap.gmdaily.cn/article/146cb6f7f39a4f1586a3449de756f242



上一篇:福州日报、东南网、福州新闻网(2021-02-19):福大首次以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下一篇: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福建日报等(2021-02-19):新型“夜明珠”纳米材料让手机也能拍摄X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