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在先后调派近200多人次专家技术和施工团队、历时近百天、克服坚硬地层深钻1740米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功在被业内公认的地热贫乏区闽东地区福安市坦洋村打出了第一眼地热试验井,出水温度达标。
坦洋村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不仅是给闽东革命老区人民提前送上的一份新年大礼,更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下简称中煤地质总局)人怀揣“地质报国”信念、勇担中央企业乡村振兴责任使命的生动实践。
01央企进驻传统村落焕新生
进入坦洋村的地界,很多人都会被“中国坦洋”这件邮件雕塑所吸引。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坦洋村曾经蜚声海外,这里茶叶通过海上茶叶之路,运往世界各地,身在国外心在家乡的坦洋人每逢年节都会寄回信件,地址栏上不需要写具体地址,上书“中国坦洋”四字足矣,一封封家书便精准送达。
村里的老辈人都深知:运出的茶叶是坦洋畲族人生活的物质基础,而思乡的游子寄回的家书则是精神支柱。
闽南人相信“爱拼才会赢”,坦洋人也长期向外拓展茶叶销售市场。全村世代种茶,福建有名的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就是从该村流传出去。坦洋工夫茶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从16世纪至今赓续了多个世纪。承载着坦洋人祖祖辈辈生计的茶园,在村子周边绵延了近五千亩,其中四分之一做了改造,改种了新品种金牡丹,效益逐年提升。
如今的坦洋村,户籍人口只有1890多人,加上外来人口约2200人,但村主任谢成言却说村里常住人口仅有600多人。走在主街上,坦洋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村里鲜见年轻人,遇到最多的就是买茶贩茶的外地客商。记者在村里的主街上走了一路,难见小孩,更难见留乡发展的年轻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坦洋工夫茶名气很大,茶叶也不愁销,但茶叶采摘加工就那么几个月,年轻人都在外面打拼,村里都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
在村委会对面,是坦洋小学,但曾经的琅琅读书声已经荡然无存,漂亮的校舍空置数年,没有了往日的活力。“学生都到市区学校上学了,除了假期,平常见不到。”在主街上卖春联的商贩说。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茶园承包费是大头,村集体经济相比周边和闽南地区来说较为薄弱。村“两委”也想在乡村振兴上找条新路,但苦于没有资金和项目。
坦洋村与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厚的渊源。1988年,习近平同志到任闽东,他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倡导“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建立“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他把坦洋村作为农村的党建联系点,探索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力量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习近平同志“四进坦洋”,并为这里的百姓们修了一座“为民桥”。1990年5月4日,即将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第四次走进坦洋,和村干部告别,与接任的地委书记在坦洋村进行工作交接。两任地委书记工作交接在基层,一杯清茶话别,留下了一段佳话,当时的《福建日报》曾经在头版报道。
3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四下基层”,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人民立场的重要行为准则。2023年8月、9月,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期间,中煤地质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落实“四下基层”要求,2次带队到坦洋村学习调研。12月,中煤地质总局与福州大学联合成立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与创新中心”,把宁德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把坦洋村作为示范点。2024年9月,一支佩戴党员徽章的年轻队伍悄然进驻坦洋村。他们将废旧的小学校改建成了“乡村振兴项目部”,一头扎进村就是三个月。这些年轻人来自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干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大项目。9月29日当天,中煤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第一政委贾春曲在坦洋村宣布:为助力闽东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煤地质总局决定将三级公司中煤水文局集团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迁址坦洋村,开展溪水制冷、地热温泉、生态环境治理“山水大合唱”,这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尚属首家,谱写出国资央企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帮扶的新篇章。
(节选)
央视网:https://xczx.cctv.com/2025/01/22/ARTI1IFxHmIofOxfO4IEWEPe250122.shtml
农视网:https://www.ntv.cn/content/1/410/99141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