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福州6月7日电(通讯员 俞文芳)6月6日早晨,伴着一滚滚白色的热气,箬竹叶的清香混合着淡淡的糯米味从福州大学八号楼一楼飘溢而出。宿管吴阿姨和几名学生一起包着粽子,赶着为假期留校学生送去一份热乎乎的早餐。粽叶煮好洗净、折叶子、包粽子,吴阿姨和学生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端午节假期到了,原本学生们要回家过节吃粽子,但是有些学生因家乡遥远无法回去,于是我就想教他们一起包粽子吃,大家热热闹闹过端午。”吴阿姨向记者说明了此次行动的缘由。在吴阿姨看来,传统节日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她希望留校的学生也能体验到“家的味道”。
同日,为了让更多大学生领会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并让更多的留校大学生能够在校内体会到家的温情,从中受益,福州大学易班工作站、共青团紫金矿业学院委员会在青春广场联合举办了“粽香端午怀屈原,情递万家传文化”主题活动,并特邀宿管吴阿姨为在校学生开展“包粽子”微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吴阿姨的桌前人群熙来攘往,大家纷纷向吴阿姨请教包粽子技巧。“选两片粽叶重叠在一起,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吴阿姨细心地为大家讲解包粽子流程,“在里面装入糯米和陷,将叶子沿圆锥边缘按同一方向包裹起来,剩下一点时往里折,再用绳子缠绕起来。”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包不同口味的粽子,其中一名体验者感叹到:“没想到在福州竟然能吃到家乡的粽子。”吴阿姨耐心地纠正体验者们包法的错误,他们都为吴阿姨娴熟的手法表示赞叹。据了解,吴阿姨买了十斤糯米,制作、煮熟并送出了上百颗粽子。
除此之外,学子们还参与编五彩绳和用各种花色的布缝制香囊,并装入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寓意祛病避邪。现场一名学生表示:“这是我在学校里第一次过如此有趣、精彩的端午节,也是第一次亲手包粽子,第一次体验如此丰富的端午习俗。”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活动分为“答题闯关”和“体验环节”两大部分,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回答端午小常识、端午诗词背诵、猜粽子等妙趣横生的游戏环节累计积分换取奖励,也可以通过包粽子、编五彩绳、自制香囊等体验环节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活动方将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融合,带给留校学子们一场富有创造性的美食盛宴。

宿管教学生们包粽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宇琛 摄
中国青年网: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724396&app_version=1.1.6&sid=408121&time=1559899402&signature=kNXjrme82G3An0wVvWpamG23dFJVeO4gq9dJKyL5YRxElM6ZoP&sign=42995a3c997629645fbdc20d1f1f803f&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