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新挑战新要求,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近年来,福州大学以推进高质量党建与高水平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为主线,强基固本,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部署到哪里。在“一融双优”工作模式带动下,发扬“党旗飘扬在一线”的攻坚精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前进优势。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学校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做到“党建引领一张网、基层治理一盘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校园治理共同体。
以制度建设为统领,引领“双一流”建设发展之路。学校提出了“11个一流”建设,走以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的发展之路,出台《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强化一流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持续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制定《福州大学争创“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两年工作方案》,构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
以二级党组织为抓手,让基层“火车头”动力更强。坚持学校党委、二级党委、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格局。指导推动基层党组织从系统推进、找准方向、发挥优势、强化服务、建强队伍五个维度形成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机制载体,推进“学校党委—二级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开展“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破解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凝练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特色亮点,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以基层党支部设置为基础,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建强教学团队党支部,大力推动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平台建立党组织,做到国家级科研平台100%建立党组织,省级平台应建尽建,有效实现优秀科研平台与优秀基层党组织的深度融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研究生党支部建在课题组、实验室、科研团队上,探索成立研究生导师与本硕博学生联合党支部。升级“一主两辅三进”学生党建模式2.0版本,成立学生社区兼合式党委,设立73个楼宇兼合式党支部,着力推进党建工作“进班级、进社团、进社区”,深化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发挥书记“领头雁”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构建“一制度、两机制”,夯实“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出台《进一步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情况纳入二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情况列为特色指标。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减免工作量、给予津贴补贴,主动邀请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所在单位重要事项讨论与决策,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干部选任等工作中必须征求党支部书记意见等,切实保障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坚持选优配强,着力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严格选任标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连续多年保持全覆盖,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的占比逐年提升,推动选派了一批优秀拔尖人才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推动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有效覆盖,培育了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等一批优秀科研平台党支部书记。加大教师党支部建设力度,学校共有4个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3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7个团队入选全省名单。
坚持双向提升,锤炼本领过硬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注重创造党务能力提升条件,通过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积极搭建业务能力发展平台,支持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学校、学院治理,由教师党支部书记兼任所在单位行政副职以上职务。遴选热爱党务工作、具备较强学术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党员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支委,协助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为“双带头人”队伍储备人才。同时,通过系列典型选树、宣传推广等,将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打造成为学校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党员队伍
学校将党的组织功能延伸到学科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做到学科建设关键环节有组织把关、关键时刻有党员支撑、关键步骤有党员先行。
建立健全“双培”工作制度。学校党委把教师党员“双培”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出台文件建立政治导师制度,完善校党委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党员处级干部联系非党员高层次人才的联系交友制度,健全信息跟踪反馈和工作评价制度。
配备思想引领和业务指导“双导师”。学校每学年初开展一次调研,确定“双培”对象,及时选派党员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担任青年教师的“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坚持“双培养”“双关怀”,主动上门引导,共同做好思想引领和业务指导。
坚持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双培养”。坚持在政治和业务上“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通过组建项目攻关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等,引领带动支部党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中发挥作用,攻坚克难。深化学生党员“双培”工作,将优秀学生培养成党员,将学生党员培养成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骨干。
(作者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2/24/content_144744_18286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