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日前,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上,主办方特别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加工研讨会”,来自全国多家高校院所的多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报告内容涉及不同农产品品种,囊括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等不同方面。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最新的加工技术,对未来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强、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大鹏主持了此次研讨会。
红曲功能食品开发是未来方向 福建是我国红曲的主要产区,其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5%,主要分布在古田、建瓯、安溪、永春、连江。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倪莉教授讲到,目前红曲研究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快筛体系的构建,菌株库的完善、调控作用机制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在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通过分析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脂肪形成效果比较发现,摄入红曲色素之后,对肥胖组的肠道菌群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倪莉介绍说,红曲色素可以抑制形成脂肪酸或胆固醇酶的活性。同时,它还可以提高胆汁酸排出的能力。在肠道菌群方面,它都能够影响跟脂质代谢相关的菌株。进一步研究肝脏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它能够改变包括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或者分解代谢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中国食品安全报:
http://paper.cfsn.cn/content/2018-12/18/content_71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