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20250327.jpg

科特派团队成员在车间研究课题

20250327.jpg

科特派团队成员在详细了解车间生产情况

18日,记者走进位于松溪县旧县乡岩下工业园区的福建强跃机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紧张忙碌的生产作业中。

“我们车间可以依照国标、美标、德标、日标等不同标准,生产各种精铸产品,涵盖了汽车、船舶、医疗、食品、化工、人工智能等绝大部分机械行业。”强跃机械科技公司总经理邵良瑞介绍。

2017年,邵良瑞从泉州回到家乡松溪开始创业。“我是钢铁冶金专业出身,和这些金属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对铸造我有着自己的执着与追求。”在多家精密铸造企业工作过,从未离开过铸造行业的邵良瑞,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于2018年创办福建强跃机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启属于他自己的“铸造”梦。

短短几年内,公司60%以上产品出口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以304和316不锈钢、2520耐热钢、2205双相不锈钢、17-4PH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合金钢、碳钢等140多种牌号为材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需求并为客户优化产品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专业硅溶胶熔模精密铸造及机械加工企业,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我们是‘实战派’,刚开始也不懂技术要申请专利,如何形成文字材料让我们的技术发展成型,将一些新改良、新技术传递到同行之间。”邵良瑞说,“2021年,在一次同行交流会上,我遇见了何教授,像‘及时雨’一样正中企业的研发需求,他成为了我们福建强跃机械科技特派团队主力成员。”

邵良瑞口中的何教授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何福善。此时的何福善正在车间一隅,指导着两名研究生学生研究课题。

“之前,国外客户向我们反馈,游艇上的一些零部件十分容易生锈,我们为了保证部件的质量和强度,暂时没有找到两全之法。”邵良瑞回忆道,这也是他那段时间一直想要攻克的难题。彼时,何福善为研发团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通过加入新型合金元素,成功让这些零部件强度和防腐蚀能力大大提升。

“这也是当时业内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公司受益,行业也可受益。”何福善说,“邵总是专业人才,我们给予一些学术前沿的新技术的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实战经验给我们新灵感。”

车间内智能制壳系统、智能脱蜡系统、CNC加工中心、真空热处理炉、真空挂浆机、快速中频炉、直读式光谱仪、三坐标测量仪等生产设备设施为何福善及其科研团队提供了“硬实力”。

何福善的几位学生常常会拿着研究课题请教邵良瑞。“让研发团队走出实验室,来到实地,通过市场的检验,让这些研究成果落地,为铸造行业创造学术价值的同时,也有着商品属性。”何福善认为,他与邵良瑞是双向奔赴,在生产一线俯下身子,将科研和实效相结合,科技创新的火种一定是要撒在企业发展的第一线。

如今,强跃机械科技公司的研发团队不断壮大,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严慧敏和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博士李旭的加入,让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深厚的人才支撑。

在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强跃机械科技公司现有33项专利授权,其中2项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一批批技术难题正在逐一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下阶段,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依据材料科学理论,对企业的合金设计、工艺优化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指导,全力协助企业完成项目申报工作。同时,我们将组建校企联合团队,针对企业的技术难点开展攻关,不断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助推企业更好发展。”何福善表示。



闽北日报:https://mbrb.greatwuyi.com/pc/content/202503/27/content_120757.html

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https://www.fjtv.net/haibo5/folder8565/folder8574/2025-03-27/6562459.html#6562459

上一篇:【海博TV】民营经济何以“枝繁叶茂”

下一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新福建客户端】福州大学:“走新”又“走心” 深入开展红色资源育人改革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