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大怡山文化创意园。

主攻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帝视科技创业团队。

互联网企业票付通“刷脸”上班。

老厂房改造成的福大怡山文化创意园既有创新,也有情怀。
小镇名片
鼓楼金牛“互联网+”特色小镇位于鼓楼区西侧,规划面积约4.92平方公里,包含高新技术产业片区(高新区洪山园)、互联网产业片区(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创新孵化片区(福大怡山文化创意园)三大产业核心载体,及福州大学、闽江学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小镇于2017年列入我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和我市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加速打造集互联网产业生态与智慧生态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小镇大变化
在这里,知名龙头互联网公司和大项目相继落地,高科技初创企业和文创团队“闻风而来”;
在这里,专业化的市场运营团队“唱主角”,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从八方汇集;
在这里,充满文化情怀的老街区和现代化的智能生活有机交融,在古朴典雅中透露出未来的色彩;
……
在鼓楼区西侧的金牛山脚下,有这么一片土地,正一改曾经老城区灰暗、陈旧的形象,加速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和万物互联、生活充满“智慧”的“未来小镇”。
产业立镇
瞄准风口 互联网经济渐成规模
5月17日,福建省工业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试点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金牛“互联网+”小镇中的互联网产业片区。11亿元的大手笔投资,腾讯提供技术支持,为小镇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再添一个“互联网+”重磅项目。
回望今年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万城万充签约进驻小镇,去年8月,世界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WPP的子公司——经纬行动广告有限公司也落户这里。“大户”云集的金牛“互联网+”特色小镇,俨然辐射全省的互联网产业高地。
可在七八年前,金牛山周边老旧居民区密集,且部队用地相对集中,还是都市核心区的一个“边缘角色”。“以前我们常说,自己住在城乡接合部。”西洪花园的居民陈颖打趣道。
从“城乡接合部”到产业高地,小镇这般“改头换面”,其中故事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说故事“长”,是因为小镇的发展基础十分扎实。作为小镇内最早成型的片区,高新技术产业片区拥有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高新区洪山园,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为主导支柱产业,曾培养出实达电脑这样的知名品牌。
说故事“短”,则是因为近几年,小镇迎来了蝶变“加速度”。“2015年,鼓楼区瞄准‘互联网+’新风口,重点推进金牛山互联网产业项目的建设及招商运营。精准的定位,优惠的政策,全面的服务,一时间,吸引了不少互联网创客。”福州高新区洪山园管委会副主任陈凯告诉记者,近年来,小镇不仅孵化出票付通、众事达、米客互联等互联网新星,也聚集了360搜索、福建新浪、用友科技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形成“互联网+”产业链。
与此同时,小镇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悄然兴起,背倚福州大学优质高校资源,逐渐形成福州文化创意集聚新地标。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根本。方圆近5公里的区域内,三大聚焦互联网新经济的核心载体高速崛起,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叠加效应,更为金牛“互联网+”小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017年,小镇“应声而起”,现下,一份全面的规划正在加紧编制中。
“目前小镇落地300多家企业,其中互联网企业占比超80%,可谓是全省互联网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产业集聚区。”陈凯告诉记者,2017年小镇区域内年技工贸产值达300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约127%。
机制强镇
聚集要素 打造全新产业生态圈
高新技术、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构成了金牛“互联网+”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圈,除了需要精准的顶层规划,运营机制也十分关键。
这几个月,随着金牛“互联网+”小镇热度飙升,位于互联网产业片区内的福州云联商务秘书服务有限公司也跟着越发忙碌。“仅2月到现在,在片区内虚拟注册的企业从500多家跃升到近800家,大家都把这里当作创业、发展的热土了。”公司总经理李后德告诉记者。
“最有效率的方式,便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负责搭好平台,做好监管,专业的运营和延伸服务,则交由专业团队去做。”陈凯介绍,秘书公司的引入只是特色小镇设立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的“冰山一角”。在这里,还聚集了区检察院服务室、律所、金融机构等,早已成为各种发展要素集聚的平台。
“对接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与律所、财务公司进行合作,管理层及员工还有专门的能力提升培训……小镇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各种公司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对我们初创公司来说帮助极大。”片区内初创企业黑马帝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高钦泉博士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手握多份国际订单,正计划在小镇内再拓“疆土”,继续壮大。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不仅是互联网产业片区的运行模式,更是整个小镇的“生存法则”。
创新孵化片区则引入专业投资运营团队,避免项目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后期的运营与发展也更具连续性。
总建筑面积约69.8万平方米的华润万象城,将建成鼓楼区唯一的一站式都市综合体,目前项目一期已进入招商项目储备阶段。“我们将成立招商服务团队,前期介入引导招商方向,协助定好‘门槛’,让这些楼宇紧跟着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走。”陈凯说。
同时,小镇也在产业园区与科研院所间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小镇内优质人力资源丰富,不仅高校毕业生能为小镇劳动力供给提供稳定保障,福大的一些顶尖科研成果,现在也优先在小镇内找适合的企业合作。”陈凯说,未来,产学研合作将成为小镇聚力发展的最强大“引力”之一。
特色兴镇
产城融合 开创宜居智慧新生活
单有产业不成小镇。在金牛“互联网+”小镇内,生产逐渐融入生活,产业的蓬勃发展正为片区带来新的面貌,产城融合逐步“照进”现实。
在小镇范围内,创新孵化片区是绝对的“颜值担当”。平整的石板路两侧,12栋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红砖建筑整齐排列,颇有设计感的花坛,绿化点缀其间。支起阳伞的小门庭里摆上三两张靠椅,一张小圆桌,关于创意的头脑风暴时常在这上演。傍晚,还有不少周边居民在这里闲适漫步。
“这里原来是福大的旧厂房,常年大门紧闭,周边环境不好,路也不好走。变成创意园后,变漂亮了,交通也改善了。我经常带孙子过来玩。”附近居民郭女士告诉记者。
“旧厂房就像城市天然的‘工业遗址’,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印记。若能加以改造,在盘活资源、发展产业的同时,也能让周边居民受益。”这是福州大学与园区负责人刘先生的初衷。
2015年,福州怡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与福大携手邀请该校设计师为老砖房进行全方位改造。红砖墙被保留了下来,内部空间得到修整,重修了道路,还拓出了大型停车场,挂上“文艺至死,情怀不灭”的标语,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原本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文化创意团队入驻。如今,这里已成为100多家新生代文化创意企业的聚集地,其中不乏李家的逵、糕先生等本土知名企业。而改造自福大文科楼的文创园二期也在紧锣密鼓整装和招商中。
“老街区、老建筑是小镇地域中现实存在的部分。在发展小镇过程中,不该一味地用拆来解决问题。”福建中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小镇规划相关负责人郑伟立表示,像福大老厂房这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微改造,而老旧小区较密集的西洪路则以整体更新为主,双管齐下,小镇正迎来一次有机更新。“其中,全长2.2公里的西洪路沿线共遍布9个旧改项目,多数将作为商业用地。”
不仅颜值要提升,小镇内的生活也将“华丽升级”。
“通过政府搭桥,我们正和电信规划智慧园区的建设,包含智能停车、智能广告牌等,下阶段智慧服务还会向福大校园延伸。”刘先生介绍道。
“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将继续深化。”陈凯告诉记者,近期,小镇正积极促成区域内企业、高校与周边小区展开合作,计划引入智慧安防、消防等功能,让产业的集聚切实惠及百姓,也让未来小镇的万物互联尽快成为现实。
“镇长”访谈录
未来小镇 万物互联
福州高新区洪山园管委会副主任 陈凯
鼓楼金牛“互联网+”特色小镇位于中心城区,三大核心产业载体基本形成,八大科研机构、两大校区集聚,社区、商业等配套也较为齐全,具有扎实的创建基础。
小镇的建设将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小镇内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载体相对成熟的发展优势,以“互联网+”为发展引领,通过“产城、学城、创城”三城融合,“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三链协同,实现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动能转换和空间效益提升,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未来小镇”,和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引进不少于600家互联网企业,集聚互联网创新技术中高端人才2000人,实现就业20000人,引进基金规模100亿元以上,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总量500亿元,每年税收5亿元,并带动商业、旅游、休闲人数100万人次。
“村民”有话说
有了生气 聚起人气
鼓楼区洪山镇金牛山社区党支部书记 孙钿炜
说我是金牛“互联网+”小镇建设的参与者,其实倒不如说是“受益者”。
现在,小镇虽然还处在创建初期,但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看得见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以前大家一提到金牛山一带,印象就是色调灰暗,没有什么活力的破旧老城区。但自从2013年金牛互联网产业园区逐步建成,至2017年开始创建特色小镇以来,不仅聚来了人气,特别是年轻人,而且周边的配套也提升了。
周围的居民都看到,老旧的房子拆掉了,老旧排水管道开始改造,周边道路也修得十分宽敞。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让整个片区“身价”倍增。
未来,小镇内的企业将优先服务周边社区,把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打造具有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等功能的智慧小区范本。不但企业能得到发展,更让周边居民享受到产业集聚带来的福利。可见,小镇建设真是一件能切切实实提升我们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事。
专家来点评
填平“洼地”打造“高地”
福建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总工办主任 黄洵
金牛“互联网+”特色小镇涵盖了洪山国家级科技园、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重要机构,是全省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小镇区域在历史上也涌现出像实达电脑这样在福建IT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我认为,紧扣“创新创业”这个主题,小镇规划以“互联网+”为手段,推动高校的人才资源、科学院技术资源和科技园的产业化资源相互渗透与裂变,以此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发展的高科技小镇,引领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
规划提出,将西洪路沿线打造成以“新零售和未来科技体验”为主题的智慧街区。目前,鼓楼区政府已启动西洪路道路拓宽和景观改造,沿线小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也在进行中。同时,小镇客厅(福建创新文化馆)设计、小镇智慧感知网络规划、小镇慢行系统设计、口袋公园计划等专项方案也即将出台。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相信,将来小镇核心区的面貌会焕然一新,实现从“洼地”到“高地”的跨越。
福州日报:http://mag.fznews.com.cn/fzrb/2018/20180619/20180619_003/20180619_00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