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11月3日晚,“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到法学院232中模拟法庭开展了“刑事证据法的发展与反思”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陈瑞华教授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为切入点,概括了衔接《监察法》、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构建缺席审判制度以及完善辩护制度四方面修法动向。其后,陈教授从证据法的内涵、原则、规则、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等角度对我国证据法的发展做了梳理与点评。陈教授指出,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涵盖证据裁判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等。在此基础上,陈教授结合实际案例具体重点讲解了证据法的两大规则,即证明力规则和证据能力规则。陈教授还着重强调要重视实物证据的鉴真规则,并提出证据保管链条完整性证明的五个要素。最后,陈教授对我国刑事证据法的发展作了简要有力的评论和反思,认为冤假错案的大量披露、人权观念的发展等三个因素大大推动了刑事证据法的发展,并从“法律渊源庞杂”、“过分重视真实性”等方面指出了我国在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讲座后的师生互动环节中,陈教授与在场师生针对“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捕诉合一的检察权配置改革”与“监察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