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中心讯/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领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义,探寻闽东大地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走到基层、走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7月9日-15日,福州大学“习声嘹亮 青春奋进 乡村振兴正当时”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实践队前往福建省宁德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山路,最长横跨213公里,共走访了寿宁、福安、霞浦、福鼎等4个县市、9个村落(下党村、坦洋村、象环村、下岐村、四斗村、北斗村、东山村、东壁村、赤溪村),寻足迹、念党恩、跟党走,看振兴、学文化、悟思想,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与“弱鸟先飞”的理念在闽东地区的贯彻与发展,激励计算机青年深入基层,在农村广阔舞台里了解国情民情,磨练个人意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地区开展工作的真情感悟,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群众、践行人民情怀、矢志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的真实写照。实践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路,如同与总书记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通过现场学习,队员们立志树立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久久为功的理念,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助推乡村振兴展翅高飞。
7月10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下党乡“梦之乡”茶厂实地调研学习。在分享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时,寿宁县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下党乡供销合作社主任王菊弟谈到:“30多年来,下党乡亲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新模式,以滴水穿石般的实践走出了一条摆脱贫困之路,探索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7月11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坦洋村的“振兴之路”主题馆学习。在社口镇办公室林敬杰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学习了坦洋工夫茶的历史发展以及近年来当地村民滴水穿石、摆脱贫困的奋斗历程。队员们品尝了乡村振兴新路径制作出来的茶,并走进茶园茶厂,学习茶树种植、制茶流程和工艺,并认真思考乡村振兴中青年能如何有所作为,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祖国建设。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前往赛岐镇象环村调研学习。在南国葡萄博物馆和赛岐万亩葡萄园里,聆听赛岐镇人大专职副主席吴小芳、象环村支书陈晓斌讲述葡萄架下的致富经。村支书陈晓斌在葡萄架下向队员们上了一场葡萄种植、采摘、销售,以及葡萄架下农产品种植等内容的劳动大课,并欢迎同学们再到象环村,与果农们一起劳作,切身感受葡萄架下的“致富路”。
为感悟“造福工程”下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和幸福之路,实践队在“闽东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福安市下岐村连家船民上岸主题馆,听下岐村支书陈凌为队员们讲述连家船民上岸的故事;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霞浦县东山村幸福之路主题馆,东山村党总支钟祖钦带领队员们“重走”东山村的搬迁之路、嬗变之路、振兴之路;在中国扶贫第一村展示厅,赤溪村党总支副书记钟而钊介绍赤溪村通过10年“输血式”就地扶贫、10年“换血式”搬迁求变、10年“造血式”发展致富的故事。
实践队来到寿宁县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寿宁县的红色文化。队员们拜访看望了霞浦县四斗村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雷德云,听他分享自己的入党故事,并聆听齐聚一堂的四斗村三代村支书以自身经历作为“最鲜活的教材”,给同学们上了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党课。
实践队还拜访看望了福鼎市赤溪村光荣在党68年的吴思纲和光荣在党51年的杜承茶等2位老党员,与霞浦县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与退役军人代表开展座谈交流会,聆听了孙朝安分享的“时代楷模”孙丽美生前坚持“乡亲们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自家再大的事也是小事”的初衷,勇于担当,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
畲汉一家亲,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践队员在霞浦县东山村,了解学习畲族建制村易地搬迁、畲族下乡、茅草屋改造等故事,学习畲族文化,看昔日远近闻名的“茅草房贫困村”美丽蝶变为畲风浓郁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践队在霞浦县四斗畲族村,现场感受如今的村子经过集中整治,修建了浓郁民族特色门坊、百米畲族文化墙、畲族文化公园、旅游观光点“垄上山庄”等畲族文化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被评为霞浦县“美丽乡村”。
实践队来到福鼎市赤溪村,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内“两次关怀”下的“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蝶变;在寿宁县下党乡廊桥文化馆学习廊桥文化;在福鼎市赤溪村参观学习杜家堡建筑文化。实践队也深入东山村、下岐村、东壁村等地,了解海洋产业发展,了解当地海洋文化,以及如今的民宿经济的发展,探索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和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新业态。
队员们纷纷表示,今后要进一步走到基层、走进农村,发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和弱鸟先飞的理念,用己所学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