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中心讯/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寒假期间,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组建“福见宁化,福满客家”实践队,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队队员22名,跨学校、学院、年级,其中福州大学12名,涉及7个学院,4个年级,同时还有来自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的同学共同参与。
宁化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四个主要出发地之一,也是起点最远的长征出发地。实践队走进福建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宁化长征纪念馆开展研学。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实践队成员逐渐掌握长征的背景,理解了红军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所付出的艰苦斗争,深刻体会到伟大的长征精神。
解说员为实践队队员解说长征故事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积极与解说员和其他参观者交流讨论,分享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实践队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影
实践队走进红军战时最坚硬的后盾——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在红军医院旧址的墙上,依然保留着宣讲卫生知识的标语和插画,队员们研学当年红军医院里抢救伤员的场景,深入了解了红军在当地的贡献和客家人民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牺牲,感受红军和客家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队成员夏凌峰表示:“宁化红色资源是一座精神富矿,随着史实挖掘整理工作的推进深入,矿藏愈显丰富。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座座纪念馆,一件件红色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宁化这块红土地,让宁化的红色文化走出去,为传承红色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客家文化是客家族群认同的纽带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队走进客家祖地,探寻文化谱系,传承中华文脉。实践队参观客家祖训堂,通过讲解员对客家祖训的深入讲解,更加了解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个方面的客家精神内涵,进一步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积淀。
宁化县石壁镇是客家文化的摇篮和客家祖地,通过实践队员们的积极参与和志愿讲解服务,更多的游客得以深入了解和感受这一独特的客家文化魅力,对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实践队在客家祖地大门合影
慈恩塔作为客家先民辗转南迁,将中原文化带入闽地的见证,成为无数客家游子追思乡愁的纽带,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实践队员们随着工作人员进入慈恩塔内参观,深入了解了慈恩塔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此外,客家擂茶是客家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实践队一行来到擂茶馆,体验擂茶制作工艺,了解原料选用,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擂茶制作过程。实践队员黄成宇表示:“青年人要在实践中不断弘扬客家文化,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福建是文化资源富集地带,自古有“海滨邹鲁”之称,孕育了诸多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实践队通过开展读书会、志愿服务等共同感悟“闽人智慧”。
实践队走进宁化团县委,开展社会实践基地共建交流会,举行“闽人智慧”读书会,研读《你未必知道的福建》《你未能触摸的福建》《你未曾料想的福建》等书目,共同学习以“廉吏善政”著称清代书家伊秉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等宁化历史人文故事,感悟宁化闪光思想。
实践队在实践基地开展共建交流会
在研读过程中,实践队队员黄锦辉表示:“福建人在历史长河中探寻发展之‘道’,形成崇高理想与价值追求,体现为‘闽人智慧’。《你未能触摸的福建》展示非遗中的匠心智慧,通过介绍能工巧匠、非遗传承、技艺营造,展现福建技艺、精神、创造。全书介绍19个非遗项目,如软木画、漆线雕、惠安石雕、漳州木偶头雕刻、柘荣剪纸、福鼎白茶等,均为闽人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一部分。”
高考巡讲,传递梦想。在宁化团县委提供的回馈家乡、社会实践的平台中,实践队员来到宁化一中开展了助力高考巡讲会,同时作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宣讲后,实践队员热心回答同学们的提问,现场气氛持续热烈。
实践队黄成宇为高三学子宣讲
实践队还参加了宁化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在主会场宣传有关于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知识,与当地群众互动交流。
实践队成员张炜欣志愿宣传校园欺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