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理工科学校缺少文化氛围,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对来讲,理工科学生往往偏重逻辑思维,优点是比较严谨,有条不紊,这是科学本身的要求,但给外界感觉是比较呆板,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如果对理工科学生多一些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达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艺术与科学,有怎样的联系和交融?在两者的结合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艺术与科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开阔了视野,让思维变得更加多元。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如果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就能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此外,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要达到极致的状态,都需要非常深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不能靠生硬地强迫和灌输,而是要在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中,不断地用大量的视觉表达改造环境、影响心灵,让艺术以一种自觉表达的形式,让受众身临其境看到美,感受美。
理工学科其实处处渗透着美,在显微镜下,分子结构放大之后就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再如建筑,有厚重的美也有轻灵的美,有中式的美也有欧式的美,我们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
在学科发展上,理工学科与艺术学科有哪些贯通之处?
这两个学科有很多相互连接和相互渗透之处,艺术家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水泥墙壁,如果把油漆刷上去,由于水泥里面含碱,油漆会出现起皮等现象,如果请材料学院相关专家在水泥墙壁上先做一个涂层,在涂层上面再进行相应的艺术创作,那么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现最大的美感,还可保留更加长的时间,这样公共艺术的塑造成本、创作成本就会相应地降低。目前,我们正在与材料学院探讨,希望能够联手申报艺术自然科学课题,并计划共同开设材料美学等相关课程。
艺术学科在福大这样理工为主的大学担当着怎样的责任?具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艺术学科在工科院校担负的责任是传递美,引导师生发现美,普及美的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追求,在从事本专业的时候能够把审美元素结合到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
在学生培养上,可尝试在理工科的学生中间做更多的小班化的艺术体验,例如成立陶瓷艺术釉彩的体验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陶瓷艺术的美。用体验和感受而非训练的形式进行美的熏陶,以此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灵,和不拘一格、不囿传统的思维习惯。
此外,我们也担当着因势利导、美化校园的责任。比如机械学院的废旧机床,从年代来说,是学院发展的历史见证,但如果把相对粗笨的机械置身在一定的场景中间,再设计一些点缀,就是一个车床与艺术结合的写实艺术作品,就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
这种体验馆的导师最好应该由什么样的老师来担任?
要有跨学科教学理念的教师,不仅懂艺术还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其次还要有责任感,一个好的老师是引导、引领,然后才是灌输。艺术和科学之间可以相互反哺,有了艺术的雅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会更容易在一种随遇而安、安平乐道的心态下,进行无止境的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