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自己的课程表加以改装,在空白处加了这样那样的课程;他们在学完自己的课程后又转向另一个教室,留下匆匆的背影;甚至当他们回到宿舍的时候,打开电脑里的收藏夹,戴上耳机,轻轻一点,屏幕上其它高校的课程视频让他们体味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这些高校里的“淘课族”们,喜欢享受一个人的大师课。
与“淘课”一见钟情
据了解,他们之间有很多人和“淘课”一见钟情,为何?
相比国内的学校,国外名校的课程总是很抢手,“淘课族”们十分推崇。“我一直都有看,最近网上没有更新才没继续,我想看看牛校的讲课”,河北师大物理系的赵同学对物理很感兴趣,也一直执着于网上耶鲁大学的普通物理教程。他说,“淘课”不仅能让他学习到自己喜欢的知识,更让他感受到国外活跃的气氛。
“因为无聊,希望接触外面的世界”,看过耶鲁大学的《死亡》教程的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展览展示专业的张同学感叹道, “我从看哲学转到看绘画,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张同学已经被“淘课”的乐趣深深吸引,“人不就是不停的尝试,才知道喜欢什么么?和谈恋爱一样”,他还笑着强调“这是我们政治老师说的”。
“不用学费而且没有学分,想什么时候听都可以,非常方便,希望可以通过‘淘课’,多了解外国的教育,最重要是提高听力水平” 福大至诚学院英语专业的吴同学已经习惯上网“淘课”的生活,“专业对口,常常去搜,感觉还不错!”他笑道。
我“淘课” 我快乐
不过由于口语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相对于网上“淘课”更多一部分人倾向于校园“淘课”——蹭课。在蹭课的时候,不少同学感觉良好。他们当中,有人尝试通过学习更深一层次的专业知识增强技能,但很大一部分人只是想感受非专业纯兴趣教程的快乐。
福大人文学院的蔡同学介绍说:“凑凑热闹,然后看看人家学什么”,他还透露“我蹭过社会学的、还有法学的、管院的课程”,当被问及“淘课”是否对他有实质性帮助时,蔡同学认为“有些东西不是现在说需要的时候就去弄的”,他还表明要坚持蹭课的立场,“我有时间还会继续去听的!”。
“我已经把我的大作放到空间里了,有空去看看啊”福大至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的吏济新告诉记者,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在校园蹭课的方式他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院选课、高数课,均有涉及。其中书法课是他的最爱。
“以所学的知识为主,有时间就去多涉猎下其他方面知识。周一我正好上我的院选课,多余的时间我就蹲门口学习”,说到这,吏同学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李同学也爱上了蹭课,“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但是十分喜欢文学写作,所以会在自己没课的情况下去听基础写作、外国文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蹭课这样很好啊,在不影响本专业的学习情况下,可以去学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自己的文笔能力,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件两全的事!”。
“课程与课程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有自己喜欢的而且有价值的课程是值得去听的” 福大至诚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倪云春也表明了他的看法,“我本身对微观经济学感兴趣,便时常去听这门课,而且我觉得大学生就应该多去‘淘课’,特别是淘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在未来的挑战中,如果大学生只会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应付的”倪同学总结道。
对”淘课“无奈说“再见”
当“淘课”、“蹭课”受到众人瞩目时,却也有不少人同期宣布和“淘课”的“分手”,究竟什么原因让他们从此“分道扬镳”呢?
“我没信心听原版的(指网上的国外名校的课程视频)而去找有字幕的看,结果语言是理解了内容却完全不理解,外国的文化教育和我国的差距太多了,听了一会儿就全懵了”,“听名校老师讲课自身还是要有点水平啊!” 福大至诚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张同学无奈地回应。
因为好奇而去蹭物流专业的课程,福大至诚学院财管专业的陈同学回顾往事,认为自己从中也获得一定的收获,“我后来实在没兴趣了,就不去听了,毕竟跟我专业相差太大。还是学好自己的专业就够了”她向记者坦言。而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李同学亦有同感,他向记者抱怨道“自己的课就够忙活了”。
“我喜欢国外的教学方式,现在大学的选修课缺乏指导性。国外的大学新生入学都会有专门的人给介绍专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大学规划什么的,但是中国在这方面都是在大学中才让学生逐渐地认识”,比较国内外的教育模式,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同学向记者分析,她还向记者讲述了和“淘课”的辛酸爱情史,“我蹭过一次大二的外教和一节会计课,感觉不错,可是因为自己的事情比较多,和想蹭的课有冲突,后又想找到自己喜欢的课不太容易,渐渐地也就远离了‘淘课’生涯”。
“淘课”不能盲目说爱你
其实,他们和“淘课”的分分合合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淘课”让人爱也让人恨。爱上她,因为她让他们感悟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学风格,恨上她,因为她让我们引发了我们对现在的大学教育的思考,我们的大学,应该要什么样的老师,大学应该怎么样?
“淘课”,无论是上网的搜索还是校园的奔走,她往往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大师课,让这些“淘课族”们领略其独特风骚。同时也往往给这些“淘课族”们一些启发。不少人通过“淘课”,比较国内外的教育模式感受到了国外的课程的活跃氛围和思维的发散。
河师大的赵同学呼吁大学里要有“讲课更激情的老师”出现,人文学院的蔡同学亦有感而发:“理想中的大学要有求知要有激情”。
而河经贸经济管理学院的王同学也分享爱上“淘课”时的经验“大学不应该只有学生间的活动,应该增加和大师交流的机会!”
其实多数人的“淘课”也不仅是针对大学模式的思考,他们更希望通过“淘课”去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所爱。
或许喜欢什么课程就淘什么课,通过不同的途径努力充实沉淀自己,或许这就是高校学子们和“淘课”最初的爱情罗曼史。“淘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们共享世界名校的教学资源,足不出户便可开阔眼界。不过,因为时间以及思维的不同,“淘课”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这也就导致了在“爱情路”上和“淘课”经历的一系列磨难,有人坚持修成正果,有人知难而退,追求其他。对于和“淘课”的爱情不能妄加评论,或许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和“淘课”的爱情,要看自身发展,不能盲目追求。
福州大学记者团 沈莲莲 崔佩佩 郑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