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原创 » 正文

校园原创:

菁菁紫金 筑梦腾飞

发布日期: 2017-06-14    作者: 紫金矿业学院 供稿    阅读:

  早在1958年,福州大学建校时就成立了矿冶系,当年采矿专业首次招生,1959年采矿、冶金两个专业招生,但寄读于厦门大学。1960年4月两个系师生才迁回福州大学校区。历经两次停办,在沉寂了13年之后,2007年,福州大学开放办学的理念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奉献社会、振兴矿业的理想碰撞出梦想的火花。在时任校长吴敏生教授与陈景河董事长的共同谋划下,紫金矿业集团与福州大学携手共建紫金矿业学院,着力培养地矿类人才。“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紫金模式”诞生了。
  高质量的教学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专业建设和实践平台为这所年轻的学院增加了工程实践的深度和厚度。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三个专业均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杭教学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福建省地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2015年12月,“‘紫金模式’:校企共同体办学培养创新人才”获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成为福建省教育系统唯一的获奖案例;2016年11月7日,采矿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学子拥有了国际互认资格的“通行证”。
  学院与紫金矿业集团实现了良好的平台资源共享。紫金矿业集团下属矿冶设计研究院和测试公司、地质矿产博物馆、所属矿山等平台均面向学院教师和学生开放。学院一方面注重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优秀博士,另一方
面从企业中遴选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等作为兼职教师,实施由学院专任教师为主导,企业“工程型”教师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创建了一系列的企业“工程型”教师的遴选、聘任与管理运行机制。经过几年发展,学院如今已有 2/3 以上的“工程型”专职教 师、60 余 名 企 业“工 程 型”兼 职 教师,一支优秀的“工程型”教师队伍不断成熟。
  人 才 培 养 始 终 是 学 院 的 中 心 工作。校企双方制定了 ‘五协同’ 方案,双方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承担教学任务、协同参与教学管理、协同监控教学质量、协同开展科技创新。学生在第八学期初就到各企业单位毕业实习并进行毕业设计前期准备阶段,由本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理分工、联合指导,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同时学院开创了“全程式的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大三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双向选择的“预就业”协议,让学生“肚里有粮,心中不慌”。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升学率近25%。如今一大批紫金学子通过预就业踏上了工作岗位,各用人单位都给予了“人才好用”的肯定评价。除了在行业和集团内就业,在学院“矿业+”理念的引导下,不少紫金学子还通过考研、选调、考公、创业等途径实现了行业外就业。
  随着矿业发展的国际化,如今的紫金矿业学院正朝着人才培养国际化方向转变,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昆士兰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现紫金模式的国际化转型,以“矿业+”的开放姿态迎接每一位紫金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