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原创 » 正文

校园原创:

舌尖上的年味

发布日期: 2015-03-17    作者: 刘萧莉、张国宇、肖双胜    阅读:

编者按:“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的最长的一顿饭。”我国南北食俗不同,在除夕这一天,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寓意步步高升,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各地习俗均有差异,而使我们华夏文明五彩斑斓,有人常问文化是什么,我说文化就是你吃什么,喝什么,怎么说话,怎么办事,它是大象无形,而又无微不至。

 

西北:少数民族特色多

新疆过年并不似汉族一般过春节,当地民众称其为古尔邦节。过节食品一般有:烤全羊、大盘鸡,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馓子等。

新疆大盘鸡自创始以来,很快便风靡大江南北,几乎食必称之。

新疆大盘鸡又以柴窝堡、沙湾、伊犁大盘鸡最为有名,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道菜主要是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色彩鲜艳,有鸡肉的爽滑麻辣和土豆的软糯甜润,辣中有香,粗中带细。电气学院来自新疆的麦尔丹同学说:“吃了家里过年时候的大盘鸡就有初恋般的感觉!”

维吾尔族传统食用抓饭,是在客人们洗净手后,围坐在炕上,中间铺一块洁净的餐布,抓饭盛盘端来后,客人用手直接抓食,故名“抓饭”。关于抓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个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纳的医生,因身体虚弱研究了一种饭,进行食疗。他选用了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盐后小火焖熟。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恢复了健康,周围的人都非常惊奇,以为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后来,他把这种“药方”传给了大家,便成为现在的维吾尔族人普遍吃的抓饭了。

 

华北:传统年味儿慢慢尝

作为首都,北京的节日气氛来得更为热烈,红烧鱼、烤鸭、炖羊肉……都是餐桌上的“熟客”。其实,与这些“大菜”相比,一些点心反而更是人们的心头好。北京有句俗话——“糖瓜祭灶”,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糖瓜外形圆圆胖胖,由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现在已不多见了。

作为老北京传统的年菜,山楂糕拌梨丝是好多老北京人童年的印象。其简单的做法,清爽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也深得现代北京人的喜爱。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刘同学说:“过年吃山楂糕拌梨丝简直是享受啊!可惜现在手艺不多了,老北京的传统美食少了很多!”

北京人春节爱吃春饼,并讲究炒菜,它要韭黄、粉丝、菠菜切丝炒一下,拌和在一起,称为和菜,卷春饼吃。另外还有春饼夹酱肘丝、鸡丝、肚丝等熟肉的吃法,而且讲究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

老太原人对年夜饭有着独特的一番讲究。首先,饭菜要丰盛。饺子、油糕、鸡、鱼这四样是必须有的。饺子寓意团团圆圆,油糕寓意日子年年高,鸡寓意大吉大利,鱼寓意年年有余。其次,菜名重“口彩”。如年糕称“步步高”,饺子称“万万顺”,酒水是“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全鱼为“年年有余”。

过油肉是山西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菜品之一,通常都是在腊月二十三之后,一大块一大块做好。过油肉色泽红中透着焦黄色,油光四射,光看着就叫人垂涎欲滴。据传此菜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

在山西过年,有一样小吃,不可不尝,那就是麻糖。吃麻糖,源于山西人小年祭灶的习俗。在山西,灶王爷可是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山西麻糖不是糖,而是一种甜点,和两种面,一种做芯,一种做皮。文火炸,到皮至金黄、芯至枣红,上盘儿即可。

 

东北:豪爽大气过新春

“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过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饺子。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东北人性格豪爽,年夜饭也来得大气,通常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就显得不“地道”、不“东北”。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大烩菜、红烧鲤鱼、酱骨头……都是过年时的必备菜肴。旧时过年东北要杀猪来庆祝,猪的各个部位都会做成美味,而其中杀猪菜也成了过年大菜。

 

华东:炖、熏、蒸出新年气

山东人过节,有一道菜非常有特色,名曰“过年菜”,猪血、豆腐、猪肉、白菜、粉条……聚于一锅之内。底料丰盛,但原料平凡,做法上并无多大讲究。炖菜为何能成为过年的必吃菜?据说是由于以前的生活并不富裕,吃剩的菜也不舍得丢弃,于是就把这些剩菜重新煮在一起,过年菜也因此而来。

等到除夕夜,在济南、淄博一带的年夜饭桌上,少不了一个酥锅做冷盘。这个“酥锅”称为“锅”,是因为它的烹饪过程是在一个大锅子里,但成品只是切得很整齐的片状凉菜。当地人将藕、海带、白菜、鲫鱼、豆腐、五花肉等多种食材放进大锅子里一起调味、煮熟后,切片上桌,兼具酸甜咸各种味道。

山东省日照市有春节蒸花馍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当地村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蒸花馍,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浓浓年味。花馍可以用来敬神祭祖或当作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车家村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春节前都能收到一份花馍年礼。在鲁西一带,每年春节都有蒸花糕的习俗。这种花糕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制作者把面擀成一个个小饼,用长条形的面包起红枣,形成一个枣塔,寄托了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祝愿。

江浙地区自古便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春节美食自然也种类繁多。来自江苏镇江的田嘉乐介绍:“我们这比较有名应该是肴肉和肉圆,肉圆有时候也叫狮子头,爷爷高兴的时候就做,肴肉一般过年才会做,所以春节美食肴肉比较有特色。”肴肉又名水晶肴蹄,是镇江传统名菜。“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这是300多年前,镇江诗人赞美家乡肴肉的美丽诗篇。“肴肉是一道淮扬名菜,在江淮一带流行,其中镇江的水晶肴肉最负盛名。”田嘉乐同学还补充了关于肴肉的传说,“当年张果老赶赴瑶池蟠桃会途径镇江,被肴肉的香味吸引,便化作一老翁进店,边吃边赞不绝口,吃饱后倒骑驴扬长而去,竟忘了去蟠桃会。”镇江肴肉也因此名声大噪。

 

东南:从古至今祝愿多

在福建,各地过年时节的饮食习俗各有讲究,不少习俗是从古代沿袭到今天的,而这些不同习俗都蕴涵着吉利、长寿的美好祝愿。

在闽中一带,长面是过年饮食中必备的食物。现年八十多岁的福建民俗专家方炳桂说,长面,也叫长寿面。正月初一,福州人第一顿饭必须吃细长面,寓意"长年平安"。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汉武帝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信奉"人脸人中长,寿命长"的说法,而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

在闽西,鸡肉是客家人过年的重要菜肴,吃鸡肉在这里有特别的讲究。按客家人风俗,鸡头应由长者吃,鸡翅膀要给出门做活的男人吃,鸡腿通常要留给读书的孩子吃。

在泉州等闽南地区,过年餐桌上一定要有芥菜,芥菜在闽南方言中也称“长年菜”;也有人家的餐桌上摆“韭菜”,“韭”与“久”谐音,寓意长寿。由萝卜和面粉做成的萝卜粿在闽南人的过年餐桌上也必不可少,闽南人称萝卜为“菜头”,意为“好彩头”。吃蔬菜时,通常不用刀切,整条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以祝父母长辈长寿。

红团,是莆田过年传统美食。用糯米粉做成外皮,馅料分糯米馅、绿豆馅、糯米绿豆馅、猪五花肉馅等,包好后放入木制模具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一般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图样);再放在“鸡蕉叶”上,蒸熟即可。红艳香甜,寓意着家庭团圆,生活红火。

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年糕(水磨年糕),在福建、广东,过年的时候必备的年货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摆上一块,图个“好意头”。春节吃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有“年年(粘粘)高(糕)” 年年高升的意思。“记得小时候妈妈做年糕时,看着蒸笼上热气腾腾,围着灶台又蹦又跳都等不到糕出笼,就嚷嚷着要吃。”来自福建的小刘记忆里是这样的过年景象。

 

华南:奇特年货样样观

广州市民年货衷爱腊味。广州的腊味具有悠久的历史,品种有腊肠、腊肉、形象肉脯、酱封肉等。采用先进的无污染太阳能干燥技术,生产出来的腊味具有天然生晒、衣脆肉嫩、色泽鲜明、甘香可口、口感独特的特点。

全国各地都是端午节包粽子,可是广西人却是春节包粽子,不过此粽非彼粽,广西人的粽子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都非常独特,每个粽子至少有两斤重,像婴儿的小枕头,里面一层一层地裹着糯米、绿豆、猪肉,打开棕叶,粽子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屋子,让人哈喇子直流。

 

西南:寓意美好川味儿足

期望有钱、有闲、有亲情团圆,似乎是新年的永恒主题。川式春节菜式中也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内容,如热菜中的“发财海皇羹”寓意发财;传统锅料“毛血旺”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香菇菜心”寓意亲情浓郁;“香烤桂鱼”寓意年年有余;“酒酿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来自四川广安的杨同学说:“四川人过年必吃的是腊肠肉。”四川人出了名的爱吃辣,四川腊肠肉自然也不例外,麻辣,外表红油油的色泽感,切开后红白相间,辣香扑鼻。即便同是四川,各地区的腊肠制法也略有不同,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料考究、口味偏麻辣。杨同学说:“四川的辣是麻辣、香辣,这种辣是其他单纯的辣或者酸辣不能比的,而这道腊肠肉更是爱吃辣的人不能错过的一道菜。

 

华中:河南无饺不成年

河南人过春节,无饺不成年。不过这里的饺子可是规矩多多。每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砰砰咚咚地便开始剁馅,这天包的饺子要足够四顿饭用,即年三十中午、除夕、初一五更以及中午。饺子的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准备好高粱梃子拴成的圆平锅盖,撒薄薄的一层底面,把饺子靠边摆起,一圈一圈,由外到内,最好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直到摆满,像锦簇的大花团,民间俗云“圈福”。

关中、河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饺子与面条同煮,叫“金丝穿元宝““银线吊葫芦”。

湖北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刘萧莉、张国宇、肖双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