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校园观察:

“李逵”,还是“李鬼”?

发布日期: 2013-04-11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每到开学季,各大通讯运营商便会为了抢占学生这一大市场,在福州各大高校校园中发起一轮轮学生争夺战。不论你是充话费或是开套餐,都可以以心动价格得到智能手机,“校机”一词应运而生。越来越低的价格,越来越高级的手机,身为消费者的学生们是否在运营商的价格战中,真的捡了所谓的“大便宜”?

    

校机绑定,“你是我漫长的负担”

 

“充话费送手机”“开套餐送手机”,面对运营商推出的优惠活动,前去选购新手机的同学自然是不在少数。

福大数计学院小夏在2012学年第二学期年初参加了某运营商充100元话费送手机活动,“办理业务现场很混乱,工作人员甚至没有时间回答我的问题。而活动方提供所谓的宣传单只写有利于消费者的,其他的情况一概不提。”小夏向记者反映道。而原本出于省钱而参加活动的他,至今每月话费都在150元以上,远远超过了他的预算。 “套餐并不适合我的实际情况,却在18个月的约定期内不得取消。”小夏觉得很后悔。

“校机让我很为难”,正在鼓楼区电信营业厅补办手机卡的至诚学院黄同学如是说。开学初,因为还在最少使用期限内的手机失窃,黄同学只能重新办理了一部校机,同时继续给原号码交费。“我得同时供两部手机,直到18个月结束。否则要付法律责任”黄同学很无奈。

说到校机中的隐性消费,福建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小陈可谓是“身经百战”。他告诉记者,这两年运营商通过活动出售的手机,均为定制智能机,只能供其用户使用。而定制机中本身就被安装了许多软件,就算你不需要,也无法卸载。

“这些原本就存在的软件不但拉慢了手机运行速度,而且有很多都是要收费的”小陈说,身边很多同学拿到新手机还不熟悉,经常开启那些软件,有些软件会提示要收费,可以选择关闭;而有些则默认为开通了收费套餐。“这完全就是被消费!”小陈愤怒地说道。

至诚学院的王同学也遭遇了此类问题。身为技术爱好者的他曾经试图通过自主刷新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却遭遇了“霸王条款”。他向记者出示了活动现场签署的相关文件,其中一条明确规定“若手机被用户自主刷机,将不再保修范围之内”。“有些不合理的费用虽然可以要求运营商退回,但这等于让学生吃了哑巴亏。”王同学无奈地表示。

  

隐性消费,消费了谁的诚信

在至诚学院的手机活动办理现场,记者发现活动人员办理赠送活动后无一例外地会再次提醒选购者“一定要用满18个月”。然而通过在现场的随机采访,很多同学对此提醒显得不置可否,认为是商家的营销手段,为了确保用户的使用时间而得到更多盈利。

至诚学院的刘同学最初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是否继续使用是无关紧要的。在办理了送手机活动后4个月后,由于系统升级失败,刘同学的手机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加上经常发现突然出现的套餐附加费,于是她在没有申请停机的情况下放弃使用了该手机转而办理了新手机。半年之后,一封寄到家中的法院通知单让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法院的通知单上明确写着让我支付完停止使用至今所欠的月租费,否则法庭上见”小刘心有戚戚。“原本不重视,却忘记一旦签署了协议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希望其他同学慎重考虑,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如果是自己没有细心弄清楚相关规定而‘被消费’,我可能会选择自认倒霉。但是作为服务商却不专业,我表示不能接受”。福州大学外国语院的小云告诉记者,她于2011年办理的电信校机,按照约定应该在20134月中旬可以结束合约。可是在致电询问客服之后,被告知开启了某套餐,使用时间延长到了201311月。在过去的一周时间中,小云就此事4次致电电信客服,却得到了4种回答。“每个客服查询之后告诉我的结束合约时间都不一致,而且差距高达7个月。对是否真实存在套餐的情况也回答的模棱两可。”小云失望地表示在这件事之前,身边就有同学的校机出现了流量套餐自动变更导致超额流量费等情况并说道“合约到期之后我将不会再次选择该服务商,这是商家的专业度和诚信问题”。

同样对商家心存芥蒂的还有福州大学2012级的晏同学。今年3月份他办理了联通的宽带业务,并使用了赠送的手机卡。但是在查看印在手机卡包装袋上的宽带号码时,他发现了一张额外张贴的提示条,写着此号码开通了炫铃套餐,每月5元,次月起收费。“很多同学对于手机卡包装袋都是随手就丢,不会发现这个套餐的存在,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被收了一个月的费用了。而提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就算投诉也不好说什么”晏同学感慨道。

 

躲避隐性消费擦边球,玩转校机

福建师范大学大四的女生小华,曾经在校园手机活动上兼职过办理人员的她认为,校机中的隐性消费有很多是可以避免的。她告诉记者参加活动的几条注意事项。“首先,选择运营商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如电话费短信费的多少。其次,选择手机时可以通过网络等查看该手机的性能评价等,避免合约到期之前手机损坏的不便。最重要的是认真参考相关合约中的内容和套餐费扣费情况等等。平时也要多留意是否有未知的费用出现。”

“对于客服的促销电话也要注意”,至诚学院小林经常接到她所属运营商的优惠活动电话,往往客服说话很快,而消费者也没有认真在听,从而掉进了“该月免费次月收费”的陷阱。

在校园手机隐形消费的问题上,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陈资灿老师认为在经济学上应该归结为成本与收益问题,其特点成本很低,收益很大。是商家在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后精准的销售策略。但其带有垄断性的强制消费,特别是套餐搭配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剥夺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与商家相比,身为消费者的学生必然是处于弱势,很多同学发现了相关问题却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陈老师如是说。同时,陈老师建议同学们在以后的相关活动中,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认真阅读相关协议,在发现问题时积极、及时与相关服务商沟通,减少因为自己粗心而造成的损失。(福大记者团  郭灵林 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