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校园观察:

90后的苦恼:亲情,该如何表达?

发布日期: 2011-09-19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编者按:又一批90后新生入学,他们离开了与自己朝夕相伴的父母,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有的新生因为想家,每天都打电话回家,可是随着学业的增加,以及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逐渐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频率?他们与父母将怎样进行沟通?这些都是新生以后会遇到的问题?当然,不只是他们,同为90后的一代大学生,也面临相似的情况。《中国青年报》曾以题为《2010年,我们试着给90 画像》的专版讲述了90后的十个性格特征,其中将90后的亲情观定义为“现代化”,那么90后的“现代化”亲情观是如何体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今年母亲节,我校学生孙某花800多块给母亲买了祝福礼物,却引来同学“亲情=金钱”的质疑。90后,被认为是富有个性、敢爱敢恨的一代,然而当个性与亲情冲突时,传统的爱与当下的爱冲突时,90后的亲情观要如何定义呢?

 

 

90后如何表达“爱”?

  

关键词一:现代通讯,学业忙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联系父母大多是打电话、QQ聊天等。2010级化工学院朱同学告诉记者,他一进大学就办了亲情号码,这学期又带了电脑,有事没事还能给爸妈视频。记者同时发现,随着上大学时间的增加,90后大学生联系父母的频率明显减少,对此,医大的一名大四的同学这样说到:“现在忙着考研,生活节奏快起来也顾不上家里了,再说现在年龄大了,好多事也都可以自己解决了,不用再麻烦父母了。” 除去学业繁忙,管院的一位2008级同学则是因为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没有共同话题,久而久之,就懒得经常打电话给父母了。

    

关键词二:回与不回,管太严

  

“你五一要回去吗?” “你端午节要回去吗?” “你十一要回去吗?”……这些问题放在同学们的面前,大家各执己见。管院陈同学说自己在大一这年里,“五一”、“十一”都没有回去,在问到原因时,陈同学答道,坐车太麻烦了,回一次家都觉得麻烦。除去客观因素带来的麻烦之外,很多同学表示回家也有苦恼,同院的林同学说道:“我有时候也因为思念父母,就回家了,可回家没几天,父母就说自己这做不好那做好,有时候还非逼着我做些不喜欢的事,我都这么大了,他们对我还是管得严、管得多。就因为这样,即使会想念父母,也不愿回家了。”

    

关键词三:母亲节,简单爱

  

母亲节渐已成为90后比较关注的节日,许多人都及早策划着如何在这天向母亲表示自己的爱,但有些方式,却是值得我们90后思考的。

  

母亲节之际,人文学院孙同学送给她母亲的礼物可谓是“太拿得出手”了,她从网上给母亲买了一个800多块的皮包,但孙同学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感动,记者通过孙同学得知,母亲并没有因此高兴,而是告诉她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要把精力多花在学习上。无独有偶,机械学院黄同学的母亲在得知女儿特地请假回家看她时,也说:“孩子孝顺我,我知道,但我最高兴的事还是孩子能有出息,她好好读书,将来能成就事业,才是对我和他爸最大的孝顺。”

     

对此,人文学院施文青教授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很简单的,就希望子女还能惦记着他们,希望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但是部分90后的大学生,在“个性化”中迷失了亲情的方向。”

 

原因:个人?家庭?学校?社会?

    

关键词一:个人:不善表达,娇生惯养

     

对于一些90后大学生为何会陷入表达亲情的迷茫区,教授从90后本身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她认为,90后对父母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能意识到父母的辛苦或者父母所做的一切,但另一方面却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提供的一切,很少用一些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或者减轻父母的压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90后不善于表达自己,尤其是男生。

     

福建师范大学的杨同学认为,娇生惯养的环境让90后养成了很多不好的性格。他说:“90后大多爱表现却缺乏倾听的耐心,尤其是亲人的嘱咐唠叨,并且不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经意间往往会伤害到亲人。”90后不善于跟亲人进行交流,他们宁愿对着电脑把自己的心情跟陌生人说,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亲人听。与其花大量金钱给父母买华而不实的礼物,不如坐下来耐心地陪父母聊聊天,多与父母进行交流。

   

关键词二:家庭:过多管制

     

在今年母亲节前夕,凤凰网上刊登一篇名为《母爱不完美》的时评,批判了母亲对子女的严格控制,以及在母亲的管制下,子女心理畸形发展的现实。看过该时评的人文学院李晨阳同学深有感触:“90后本身就是比较叛逆的,尤其在外界压力的刺激下,我们心里是爱父母的,但他们过分地要求我们,反而会激起我们的反感。我自认为是个懂事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真不希望父母过多地管制我,约束我。”

    

关键词三:学校:亲情教育的缺失

  

管理学院辅导员老师认为,对大学生亲情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90后大学生陷入亲情迷茫区的重要原因。他说,目前的大学教育仅仅是重教学、重研究、重实践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致使一些大学生在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中形成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将父母的养育之恩遗忘冷落,生活中缺少理解、同情与尊重。

  

关键词四:社会舆论,拜金主义

  

社会大背景环境也是影响90后亲情观不可忽略的因素,环资学院学院李同学的感慨就证明了这一点,他说:“有时,社会舆论会给我们扣上帽子,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孝顺时,却已因为不孝成了众矢之的了”。

  

而对于孙同学花800元给母亲买包的行为,也被冠于“受社会拜金主义的影响”,孙同学给记者讲到:“在母亲节到了之前,我就一直在盘算,要给妈妈怎样过节,思前想后,还是采取最实惠的方法,给妈妈买个时尚包,买前就受到质疑,买后更被同学认为是拜金主义者了,但我并没有认为我是错的,在经济时代,实惠的才是最靠得住的。”

 

对策:给90后一个明朗的亲情天空

  

方法一:90后:有爱大声说出来

  

排除父母的约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90后自我解放,敞开心扉,主动去发现身边的爱,学会理解父母,是树立正确的亲情观的前提。管理学院陈同学与父母相处的方式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告诉记者:“理解与交谈是最好感情润滑剂,也许他们的方式不是很合适,但是每一对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因此遇到矛盾时,她都和父母好好地谈,力求达到理解和体谅。越长大就越觉得父母真的很不容易。而且,她认为不管是出生在什么时代,亲情,对我们而言永远是最重要的。

    

方法二:父母:少抱怨,多倾听

  

很多时候,孩子的观念,来源于家庭,父母。一个完美的家庭,一对开明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抒发亲情的氛围。师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对记者讲道:“我不会拿我的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多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我不会只关心他的成功,而更愿意分享他的成长。我希望儿子能多倾听,而不是一味地表现;多历练,而不是躲在父母背后总也长不大。我愿意给孩子一种信念:亲情是相互的分享和支撑,是不变的温暖和力量。”

  

施文青教授告诫做父母的要少点抱怨、少点恨铁不成钢,她说:“爱孩子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抱怨反而会绊住孩子成长的脚步,消解他向上的动力,在关键时刻的支持才能让他体验到逆境中爆发力量的成就感。高质量的两代人关系其实比单方面的父爱母爱更重要。要教会孩子凝视爸爸慈爱的眼睛和感受妈妈温暖的手,而不是一味地约束、抱怨。”

  

方法三:学校:创新开展亲情教育的模式

    

教育引导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也是至关重要的。记者就大学生“感恩”教育采访了学生处的老师。老师说:“‘感恩’教育是学生处针对学生思想情感方面开展的‘链式’教育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年开学初,我们都会抓住学生刚离开家,思念父母的契机开展‘感恩’教育,形式如播放感恩电影、开展感恩讲座,话剧表演等多种方式,根据我们的后期调查,这些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真正让大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学校,家庭等单方面努力就能完成的。在接下来的工作里,我们会进一步去了解学生,同时结合家庭、学生父母,进一步完善我校‘感恩’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不仅去感恩自己的父母,更重要的是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福州大学记者团  古轩 陈月萍 林丹萍 苏清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