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培训讲师,他曾是土木专业高材生,她曾是酒店花艺师,他曾是托班老师……
以前,很多人谈殡葬色变,不少殡葬从业者也被蒙上神秘的职业色彩。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人生最后一程”越来越重视,殡葬行业也在逐步受到社会接受和认可。
明天就是清明节。连日来,导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厦门,有不少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正陆续加入殡葬行业工作,给这个行业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为“生命的告别”写下了更多温暖的篇章。
(节选)
【个人名片】李少勤
年龄:31岁
职业:白事管家
毕业学校: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籍贯:厦门市
工作履历:托班老师
从托班老师转行白事管家一年服务上百位逝者
“90后”阳光小伙李少勤,已经在殡葬行业工作了5年。他几乎每天都和死亡打交道,穿行于遗体之间,用双手让逝者体面地离开。
从一名托班老师,转行当起了白事管家,一年服务上百位逝者,李少勤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
从看管嬉闹孩子变为面对悲痛家属
白事管家,既服务逝者,也服务生者,是一份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
此前,李少勤是一名托班老师,帮助那些没空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接孩子、辅导作业等,以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三十个孩子,李少勤应对自如。他脾气好、耐心、细心,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托班的氛围非常热闹、欢乐。
2016年,李少勤来到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怀祥礼仪,转行做起了白事管家,面对的对象从叽叽喳喳的孩子,转变成了痛哭流涕的逝者家属。
经过短暂调整,李少勤迅速适应了新工作。他说,以前和孩子们相处的经验,给了他不少帮助。面对哭闹的孩子,他非常有耐心,也很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这份职业习惯的养成,让他在面对痛哭流涕的丧属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总是耐心劝导家属,细心地观察家属情绪的变化,在服务中一丝不苟,深得家属的信任。
一曲闽南歌仔戏 为孤身老奶奶送别老伴
2018年清明,李少勤在薛岭山陵园做志愿者,接待了一位70多岁的陈奶奶。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卧病在床,她一人前来墓园祭扫亲人。祭扫完后,陈奶奶得知李少勤所在的公司怀祥礼仪推出生前契约服务,便毫不犹豫为老伴签署了一份。
当年6月,老伴在医院病逝,陈奶奶联系了李少勤。李少勤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此时的陈奶奶已泣不成声。李少勤知道陈奶奶和老伴喜欢闽南歌仔戏《陈三五娘》,便一边用手机播放这首歌,一边为逝者洗净穿衣。李少勤还邀请陈奶奶一起为老伴剃胡须、梳头发等。这场有声的道别,感染了在场的很多人。
鉴于陈奶奶孤身一人,李少勤帮她代办各种手续,全程陪着她到福泽园治丧。在老伴出殡那天,空旷的灵堂只有陈奶奶和李少勤两人,没有嚎啕大哭,有的只是无声的默哀和告别。
事后,陈奶奶一直拉着李少勤的手,说他就是自己的亲人,无微不至地为她一个人服务。从那年起,在每年的老伴忌日,李少勤都会给陈奶奶发短信,提醒她。“生命真的很脆弱,意外和死亡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工作中,我最大的满足感是完成入殓服务后,家属的声声道谢。”李少勤说。
(节选)
海峡导报:http://epaper.taihainet.com/html/20220404/hxdb71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