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对我省某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知识调查,结果显示:90%的居民能储藏1~3天干净饮用水和方便食物,80.5%以上居民能了解紧急避难路线;仅2.5%的居民参加过急救培训,2.4%的居民参加过应急演练。
对此,专家认为,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福建来说,创新方式,努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尤为重要。例如,今年我省将建设100个安全主题公园,公园开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版块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让公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要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载体,向市民普及公共安全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氛围。教育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普遍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专家讲座、观看展览和专题片等方式,讲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书本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福建日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5/12/content_179365.html
东南网:http://fjnews.fjsen.com/2022-05/12/content_31031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