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汪晓军一直在思考:“高校实验室里开发的新技术,如何才能被社会知道,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在采访中表示:“今年我们要再一次组建100个教授团队,真正实现企业和需求‘出题’,学校和教授‘答题’,最后我们的成果还要让市场和社会进行‘判题’。”
不久前,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共同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以下简称“千校万企”行动)。“千校万企”行动将利用5年时间,新增布局30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和100个左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
“千校万企”行动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
(节选)
既是高校人,又是企业人
汪晓军不仅在思考自己的技术如何被社会承认,还付出了实际行动。
他认为:“为降低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风险,在大规模应用前,往往都要将实验室的实验规模一步步扩大,然后去生产一线做中试。只有中试效果稳定良好,才是能降低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风险与门槛。”
“搞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更多地要深入中试或工程化应用的现场。”汪晓军说,“只有了解现场出现的问题,或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苗头,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早在20多年前,汪晓军就开始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用自己掌握的精细化学品技术知识,成为一名“星期六工程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今,为了将实验室开发的厌氧氨氧化技术进行推广,汪晓军经常奔波在实验室和生产一线之间。
“千校万企”行动提出,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咨询指导等支持,促进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带去一批技术、推动一批项目、解决一批难题。
福州大学“网红”教师衷水平有两个身份——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院长。
在“企业人”“高校人”双重身份加持下,衷水平不仅直接推动校企共同科研攻关,还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双聘教授的最大作用在于,我们知道靶心在哪里,不会胡乱突破。”他说。
据了解,衷水平所在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双方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
刘辉以徐工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合作为例介绍道:“学校于2021年一次性输送19名研究方向与企业重点突破方向高度匹配的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深入企业一线,解决了大量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不少受益企业纷纷表示:“有了专家团队和先进技术的保驾护航,我们在生产中更有底气了。”
科学网:https://news-sciencenet-cn-s.fzu.edu.cn/htmlnews/2022/8/48471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