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中心讯/4月28日,由福建省工商联、福州大学主办的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产融合对接暨福大科技园—未名概念验证中心入库项目评审活动在福大科技园旗山园区举办。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余建,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亚雷,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处二级调研员陈梅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亚雷对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企业家及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支持福州大学事业发展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协同平台,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环福大创新创业生态圈的高质量建设。张亚雷副校长表示,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州大学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速将学科势能转化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能,为福建省产业升级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亚雷致辞
活动中,福州福大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福州高新区支行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金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民营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国商用飞机专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靳文瑞教授以《翱翔蓝天 久久为功 弘扬大飞机创新精神》为题作主旨报告,为与会者带来前沿科技理念与实践案例。
在随后举行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圆桌会议上,与会嘉宾领导聚焦福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核心挑战与突破路径,围绕区域差距、合作痛点、金融赋能、政策优化、市场机遇和转化机制六大维度展开座谈交流。
座谈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张亚雷副校长指出,福建省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等关键科技创新指标上与长三角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他建议各方携手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优化和完善,如建立政策容错机制,强化资本赋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带动效应等,并表示福州大学将继续探索实践校地企协同创新创造机制,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福大智慧和力量。
余建副主席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强调要着力构建科研成果批量化对接机制,有效破解校企合作碎片化难题;同时建议优化高校考核体系,通过加大横向课题权重,引导科研工作更加贴近产业实际需求。他指出,要加快升级产学研数字化平台,打造智能化供需匹配的创新服务体系,并前瞻性推动高校向产业综合服务方向转型,主动适应产业变革需求。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圆桌会议现场
当天下午,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产融合对接福州大学专场和福大科技园—未名概念验证中心入库项目评审活动同步举行。
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产融合对接福州大学专场共征集13个校内外前沿项目,涵盖化学、土木、机械、电气、建筑等多个领域。活动以项目路演为核心,搭建产学研深度对接平台,推动低碳储能、智能装备、绿色建材等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福建省民营企业绿色转型与智能制造升级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产融合对接福州大学专场
福大科技园—未名概念验证中心入库项目评审活动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3个入库孵化奖、7个培育项目奖、4个优秀奖。入库孵化奖将获得未名集团提供的5万元经费支持,并获中国工商银行福州高新区支行意向授信额度300万;培育项目奖将获得未名投资集团提供的1万元经费支持,并获中国工商银行福州高新区支行意向授信额度100万。

福大科技园—未名概念验证中心入库项目评审活动
本次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产融合对接暨福大科技园—未名概念验证中心入库项目评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集结智慧,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环福大创新创业生态圈的优质建设,为福建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福大科技园将进一步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国”字头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效能,加快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谱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新篇章。
福大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福大科技园一未名概念验证中心、中国工商银行福州高新区支行、永定企业服务中心、福建永定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市福友产学研交流中心、福建省交发高科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和福州大学相关部处负责同志、学校相关科研平台师生代表、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