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福大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大要闻 > 正文

热文排行

编者按:

2月19日,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振奋人心。全校各单位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迅速行动,围绕“一号工程”群策群力,聚精会神开足马力,对标对表,积极落实。为了更好地展示各单位落实“一号工程”的工作思路和进展情况,校党委宣传部在校园各宣传平台开设“一号工程”访谈录专栏,对话部处长、学院院长(书记),谈思路、解难题、找对策、抓落实。本期我们走进科技处,对话科技处处长郭文忠。

科技处处长郭文忠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经过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学校在项目、平台、科技成果建设上有哪些亮点表现?

郭文忠:经过一轮的“双一流”建设,我校科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项目、平台和科技成果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

在重大项目上,“十三五”期间,我校获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3项,先后实现了牵头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类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类项目零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校首次同年牵头承担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了我校承担青年科学家项目零的突破,也打破了此前我校每年最多承担1项重大类项目的局面,创造了我校该类项目获资助经费的新纪录。

在科技平台建设方面也可圈可点。“十三五”期间,学校共获批建设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对标国家实验室,我校与泉州市、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共建“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与福州市、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共建“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为福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在科技成果方面,我校标志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10项,其中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8项(第一单位14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一等奖2项。通过前期积累,2021度我校牵头获省科技奖成果总数2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数、获科技奖总数均居全省高校之首、均创历史新高,为我校后续国家科技奖申报夯实了基础。

另外,我校高水平论文快速增长,主刊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三大检索论文收录9736篇,同比增加4500篇,增长75.9%。论文质量继续稳步提升: ESI热点论文113篇次,2020年篇数较2016年提高了62.5%;ESI高被引论文1100篇次,2020年篇数较2016年提高了98.7%;在NATURE上发表合作研究论文1篇,实现我校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科技论文零的突破;共7位学者进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14位教师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我校2021年在NATURE主刊发表论文1篇,实现了以福州大学为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NATURE主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展现了我校在前沿科学研究方面的良好发展势头。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目前,我校科技工作有哪些难点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文忠:经过一轮的“双一流”建设,我校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有三点:一是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存量不足。我校目前仅有全职两院院士1人、杰青8人、优青4人,与省外的同类高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依然缺乏。与一些高校相比,例如苏州大学,我校重大重点项目偏少且分布不均。三是标志性科技成果数量有待提升。自2011年以来,我校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方面一直未取得突破,目前只有一篇福州大学教师作为通讯作者之一的CNS和一篇以福州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CNS主刊论文,与一些同类“双一流”高校有较大差距。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十四五”期间,学校要实施“大平台突破计划”,对此,科技处将采取哪些举措?

郭文忠:“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面向重点学科方向及新兴学科方向,汇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质资源,实施重大科研平台突破计划,打造一批能够承担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研任务、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科研平台和领军团队。

一是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争取获批建设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国家太阳能制氢与氢能利用重点实验室;二是以调整优化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契机,组建氨工业催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争取进入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序列;三是大力推进中国福建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中国福建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大数据智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健康智能诊断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工作;四是争取科技部国家化工中间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显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Micro-LED显示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户我校建设;五是做大做强清源创新实验室和闽都创新实验室,争取参与建设新能源国家实验室。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突出“大项目”导向,进行以“人的协同”深化科研项目组织改革,辅助支持一批战略先导专项,让有能力、有担当的项目团队脱颖而出,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对此,科技处将有哪些举措?

郭文忠:在重大项目上,我们将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以及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推进计划,通过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承接国家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而参与“国之重器”的打造。同时积极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策划、申报跟踪管理等工作,强化对拟申报重大、重点项目培育支持力度,力争在优势学科方向上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提高学校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水平,强化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深化科研项目组织改革上,我们将突出“人的协同”导向,加强组织策划,灵活组建多学科的项目团队,探索“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试点建立技术总师制度(首席科学家)、经费包干制度、竞争淘汰制度,奖优罚劣,问责问效,努力培养出一批能够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科技人才。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针对学校“一号工程”的目标规划,科技处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郭文忠:针对学校“一号工程”的目标规划,科技处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首先,科技处将持续推进实施“134”发展规划,以科研创新评价改革为抓手,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在获批大项目、搭建大平台、打造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培育大人才等方面提前布局、精准施策、服务到人,进一步增强学校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产出一批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服务支撑 “一号工程”建设。

其次,协同构建能够合理衡量贡献价值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政策导向,引导校内创新要素向学校科技工作重点任务聚集。

同时,立体推进与教学、学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资源配置、国际合作交流、科技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开放共享运行、科技管理与服务、协同创新的科技文化等各个环节的科技机制体制,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

福州大学融媒体中心:针对“一号工程”建设,您还有哪些建议或思路?

郭文忠:我认为“双一流”建设离不开改革创新,我们需要争取在获批大项目、搭建大平台、打造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培育大人才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不断强化协同创新,深化科研项目组织改革,优化科技管理,争取在弱势学科补短板、在优势学科增厚度、在重点方向做特色,全面助力学校“一号工程”建设,以更高的站位、以更大的气魄、用更实的举措,推动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更高质量的发展!(许志铭)

上一篇:燃星星之火 传“五四精神” 福州大学举行“五四”火炬接力赛

下一篇:《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2-2023)》发布排名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位居中国独立学院第16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