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福大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大要闻 > 正文

热文排行

福州大学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07-23
机械学院钟舜聪团队在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07-04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在福州大学举办07-17
【党建引领】数智赋能 全链条培育新时代工科人才——福建省环...07-22
校党委书记陈国龙慰问招生录取工作人员07-22

新闻中心讯/福州大学乐志操教授在羽毛分叉发育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论文“Contraction of basal filopodia controls periodic feather branching via Notch and FGF signaling”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9:1345(2018)。该论文以福州大学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乐志操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分叉形成是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增加表面积的常见方法,这个过程在羽毛发育中也得到体现。研究表明,羽毛的基底层细胞存在大量的伪足,参与FGF信号的传递,并极大的扩增了组织的表面积。Notch信号的活化介导了羽毛分叉的周期性模式形成,引起伪足消失,并导致细胞形状和粘附结构的改变。本研究揭示了发育过程中的物理因素制约,即分叉过程的表面积增加并不能被凭空创造出来,而是在组织发育中已经提前准备好。此过程与分形理论所描述的“海岸线悖论”类似,即海岸线长度并非固定,而是随着观察尺度的缩小而显著增加。

本研究的合作者包括福州大学数学系王美清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何万中教授,以及美国南加州大学病理学系教授 Randall Bruce Widelitz,Cheng-Ming Chuong。


发表论文查询网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801-z


乐志操 教授研究小组链接: http://life.fzu.edu.cn/html/sys/2014/11/26/f813ebca-ca6b-4ce6-a118-ca4d8a439232.html

 

上一篇:王健副校长率团访问东南亚高校 拓展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

下一篇:林生副书记为党校第20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上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