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5月5日晚七点,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做客福州大学嘉锡讲坛,以《文字的奥秘——我们如何看待书法》为题,同福大学子分享多年来自己对书法的独到见解。
“书法是有法则、技巧和艺术性的,与毛笔字截然不同。” 讲坛伊始,朱以撒教授强调,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抒发美感,经由古代王羲之、颜真卿等文人墨客的书法便能窥见他们的文化情怀。当代的大多作品只能算作毛笔字,而称不上书法。况且现如今,文稿稀缺,“电脑上的文字不免少了点书写的温度和情感,更少了汉字的传递。”此番独到的见解引发了观众们的不少叹息与思考。
不论是说到王勃的《滕王阁序》、文征明刻苦认真,后来居上的故事;还是谈及郭沫若、顾恺之的曾发表的见解,朱以撒教授都信手拈来。他表示,“崇尚经典,字应有法度,更不能有错别字;崇尚功夫,应刻苦钻研,但不能闷在书斋,不去拓宽眼界;崇尚读书,就要提升文化素质,继承前人思想,了解古代人文情调;崇尚写作,便应培养造句的能力;崇尚个性,不如继承经典,推陈出新。”通过这五点凝练地总结了学好书法的要领与法度,在引发同学们兴趣的同时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朱以撒教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了自己对“字如其人”这个问题的看法,“人品不能决定书品,但人的艺术情怀及性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书法的字体,这二者不能同一而语。”
朱以撒教授用他扎实渊博的知识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尽给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非凡的讲坛,让同学们明白“学好书法的精髓在于崇尚经典、推陈出新,希望大家能意识到作为当代年轻人对于书法传承不可推卸的责任。”

会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