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热文排行

新闻中心讯/4月8日晚,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复旦大学艺术音乐学院博士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俗音乐学保卫学者杨曦帆教授作客福州大学嘉锡讲坛,以《走向未来的民族音乐学》为题,同福大学子分享着多年来自己在民族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心得。

“有学生也曾问过,教授上课时讲来讲去是莫扎克,开车时听的也会是莫扎克吗?我的回答是——当然不是!”音乐有着多样广博的形式,除了我们时常提及的艺术音乐,民间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形式。

杨曦帆教授善以喻求生动浅显,用他的话来讲,中国民间的传统乐器,如唢呐一类,每逢红白喜事便登场,注重“吹”,像长头发分叉般叉开的声音;而西方的音乐,像凌厉的飞镖,霎时离手,绝不是泼洒开四散的水花。由于二者的差异,传统音乐应该放在文化语境中研究,而非生搬硬套西方音乐理论,使得一切只剩下技巧。

杨教授在开场后从三个方面讲述民族音乐的发展和走向未来的趋势。他首先介绍何为民族音乐及其现状,紧接着介绍了在去年的中国民族音乐学反思会上八位学者提出的学术观点。最后杨教授从成熟性、探索性、研究方法多样性、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对文化的重视性及跨学科的特点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未来。

“对民间音乐的研究,不可抛开文化的历史的语境。为什么中年一代喜欢唱红歌、跳广场舞?这与他们青年时期所置身的文化氛围也有关系,文化在他们对音乐的选择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文化是多元的,面对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今极不自信的表现,杨曦帆教授引用南京艺术学院伍国栋教授的话——“不只传统音乐,整个传统文化都需要得到正视。”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析应有自身文化的特点,分析传统音乐不能只见旋律不见腔调,只见节拍不见板眼,等等——表达了他对传统音乐保有的敬意。

现场观众就“如何让民族音乐不在主流审美中被边缘化,让民族音乐走进观众视野”提问,杨教授回答道:“其一,每个人对文化多元化的欣赏、尊重与好奇程度都不尽相同,民族音乐的走向关键还在于人们对艺术本身的理解问题。其二在于音乐本身的生命力。”

讲座结束之后,杨曦帆教授为福州大学嘉锡讲坛题字,化用今日讲座的主题,他大书“走向未来的福州大学”,表达了杨教授对福大学子的深切祝愿。

讲座会场全景   王子悦 摄

 

主讲人杨曦帆   高原 摄

上一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剪纸传承人走进福大,体味指尖上的中国

下一篇:福大安排学生代表定期检查食堂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