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热文排行

新闻中心讯/“人生就像带天线的黑白电视机,必有一个角度信号是最强烈的,那便是你应该追求的方向。”29日晚上,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陈强和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詹红兵教授变身“人生导师”,在福州大学嘉锡厅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展开“60后与90后的对话”,坦诚分享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经历。

1987年在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陈强这位纯理工科的60后大学生,因为在校报当过记者而被福建日报社录用。1996年他考入中国青年报社,2013年荣膺“首席记者”称号。“一个人最后还是要回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上。”陈强坦承自己不喜欢大学时代的专业,但参加校媒活动让他找到了真正的兴趣点,最终成就了一名有激情、有良知、有勇气的大报记者。

而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詹红兵院长则是在误打误撞中成为一名工科女。“对于自己的专业,越做越热爱。”与陈强不同的是,詹院长一直从事专业研究,坚守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身为典型工科学院的院长,詹红兵仍旧十分关注“工科生人文素质那些事儿”,于是她请来从理工科学生成功转型到高级新闻记者的陈强站长与学生进行探讨。

“陈老师,您认为您大学的培养的哪些素质成为您日后工作的基础呢?”该学院一名男生直奔主题。陈强用“热爱”与“逻辑”两个词为该名男生解惑。“热爱自己的职业,不管你以后走的是本专业还是其他领域的职业,热爱是第一。现在要热爱自己的学业,日后要热爱自己的职业。”陈强认为理工科生的思维逻辑和课程的专业性是最大的优势。他举例,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记者在采访科学类新闻时更加得心应手,让学生颇受鼓舞。

两位嘉宾,两条路径,但殊途同归。 “对未来很迷茫,如何平衡学习与学生工作?如何确立人生目标?”同学们争相向两位嘉宾提出自己的困惑,希望能够从成功人士身上获得智慧。

陈强鼓励同学们在“守住课业底线”的前提下,多参加社团活动,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丰富自己的阅历。他强调,“首先要确保毕业时能拿到学位,这是你就业的敲门砖。同时你还要培养差异化的能力,才可能被用人单位看上。”

走遍全国各省市区,到访七大洲四大洋43个国家,涉足南北两极,拥有丰富旅行经历的陈强鼓励同学们“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以穷游的方式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我们生活的星球。

“认真负责生活的前提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开心地过好每一天。”詹红兵则是从女性的角度用细腻的关怀给同学们建议,“既然对未来迷茫,那就先看看眼前该做什么,一步步脚踏实地最重要。”

身为60后大学生,陈强对于60后与90后大学生的区别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60后大学生仰望星空的比较多,因为当时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家更多的是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而90后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显得比较实在,也更关心自我。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陈洪木是第二次听陈强老师的讲座。这次学生提问、老师解答的“对话”的形式,让他感觉到了嘉宾的坦诚。“他们讲述的更多是60后老大学生的感受,贴近学生生活,让我们了解长辈对待职业和人生的态度,受益匪浅。”他对学院不忘培养工科生人文素质大力赞赏,“学院的修身讲坛已经举办了50期了,每期都是精品,可以接触更多人文方面的培训,这是我们工科男女的大福利。”

陈强老师生动讲解     郑嘉豪 摄

 

陈强老师同詹红兵院长畅谈     郑嘉豪 摄

 

交流会现场     郑嘉豪 摄

 

现场同学提问     郑嘉豪 摄

上一篇:福州大学“拯救易班熊”第三季之易途迷踪活动圆满结束

下一篇:“预艾予爱”福州大学举办防艾话剧大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