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热文排行

融媒中心讯/9月17日,正值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期间,福州大学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教授莅校开展主题为《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教学示范课。活动由党政办主办,化学学院承办。省科协国际部部长赵振华、福州大学夏帆副校长以及化学学院领导全程参加。

“是否所有物质都由分子组成?”讲座初,郑兰荪院士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基础的问题,并借此从分子结构、非分子物质的层次和杂化轨道三个部分引入,给师生们讲解了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随后,他以三种化学键、四种晶体结构为引,说明分子的确定性结构和相对稳定性结构,从而拓深到非分子物质——原子团簇。在将原子与由原子所构成的物质串联后,郑院士定义了本次课程的关键词——原子团簇,并以此引入“非分子物质概念”。他介绍道:“由于原子团簇表面有悬挂键,大部分原子团簇不稳定。但在真空、惰性气氛中或用原子式基团饱和悬挂键的方法可以稳定原子团簇。”

郑兰荪院士讲课 学生记者 杜宇轩 摄

当讲解杂化轨道理论和悬挂键时,郑院士形象地利用足球展示了具有完美对称性结构的足球烯化合物,并引入数学的欧拉定理,与在座师生一同演算了足球烯中五元环和六元环之间的关系,结合其科研团队在C60、C110研究方面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介绍了原子团簇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课程的末尾,郑院士鼓励在场同学能够将化学学科的学习与数学等多学科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郑院士提出,“Sense of science”即“科学感”对一名科研工作者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注意到,课程现场座无虚席。讲课过程中,郑院士的板书标准而潇洒,在场同学或埋头笔记,或认真聆听,课堂氛围十分融洽。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踊跃举手,结合本专业的知识提出不解之处,郑院士一一予以耐心回答。

郑院士表示:“开设《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这一课程,主要是想将我自己研究的内容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对化学有更多的了解,并且教学相长,我也可以在与同学们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对课题产生新的理解。”

师生们认真听课 学生记者 刘翔宇 摄

现场听课的同学纷纷表示,对郑院士所教授的内容很感兴趣,并且内容与目前所研究的课题相关,因此抱着很大的期待来听讲。而郑院士的讲解内容详实,简单易懂,循序渐进,院士提到的“Sense of science”也如点睛之笔一般使大家受益匪浅。

讲课结束后,化学学院嘉锡班的同学们与郑兰荪院士合影留念。(融媒体中心 文/文字记者团 宋楚延、朱伊欣 图/视觉传媒部 杜宇轩 刘翔宇)

上一篇:福建省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晚会在我校举办

下一篇:【献礼65周年校庆】第二十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暨第十三届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系列活动顺利举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