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中心讯/11月20日晚,福州大学“嘉锡讲坛”第672期讲座——《你今天过得好吗?》在旗山校区图书馆博学厅举行,作家、媒体人蔡崇达应邀担任主讲嘉宾,携新书《草民》与福大学子共同探讨生命的坚韧所在。
蔡崇达曾担任《中国新闻周刊》《GQ》《周末画报》等媒体执行主编、总监。从2014年到2024年,他先后完成了《皮囊》、《命运》和《草民》三部作品,共同组成“金色故乡三部曲”。在讲座上,蔡崇达谈及自己在写《皮囊》《命运》《草民》这三本书时不同的人生状态和思想模式。《皮囊》是在应激状态下写就的,那时他正“被自己的情感命题逼到无路可逃从而转身面对”,写《皮囊》“是为了回家,而回家是为了自由”;《命运》则是在目睹他人命运后惊觉时运无常,在迷茫于命运之不可见性的同时,他希望通过写作让命运变得可打量、可观察、可交朋友,甚至可以调侃,让人们有一次观察自己命运的机会;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本,《草民》的创作始于疫情——这个全球“大风暴”的背景,人们曾经感受到无助迷茫、孤立无援,他希望借由创作告诉读者,作为“草民”,没有一根草是孤独的,正如没有一个人是孤立无援的。
在读者看来,蔡崇达最广为人知的“故乡三部曲”作品,都没有运用常规方式写作,但恰恰都写到了读者的心里。探讨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平衡真实与虚构的问题时,蔡崇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文学的目的是为了抵达人心,而形式不甚重要,“总是需要创新的”,而“虚构产生于提纯,是多种特质的集合。”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当被问到大学生如何面对迷茫时,蔡崇达表示,“这是人生困难的部分,也是人生可爱的部分。同学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同处于生命状态的灵魂是如何挣扎。”对于人生必经的迷茫状态,蔡崇达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而是希望同学们自己探寻答案,他的文字会持续为学子们提供情感支持。正如《命运》中所提及的,“命运是一条潺潺而流的河流”,哪怕现在的流向并非我们的希望,但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河流就生生不息。
讲座结束后,蔡崇达在接受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采访时,谈及来到福州大学参与讲坛的感受:“只有感性和理性达到非常好的契合,才会诞生最有创造性的力量。福大作为一个理工科学校,却拥有如此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学子们能感受多元的校园文化,我觉得特别好,这也是我很喜欢来福大的原因。”
与蔡崇达面对面交谈的人文学院郑萍老师也告诉记者:“文字和词语是有力量的。蔡崇达先生的创作正是通过他的文字和语言的力量,创造出了故乡的一群人,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和各自不同的丰富世界。这样的讲述对福大学子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本场活动由福州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务处、图书馆、福大·大梦书屋主办。(文/融媒体中心记者团 曾婷 陈王臻 欧阳逸菲 朱美慧)
蔡崇达与福大师生对话 融媒体中心视觉传媒部 潘锦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