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春华秋实,“数字福建”的沃土滋养出教育创新的盎然生机;教育初心如磐,闽山闽水间正书写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答卷。从基层学校的智慧场景到高校职教的创新赛道,从区域经验到AI+教育的典型案例,福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系列报道,将深入一线解码我们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全景展现教育数字化的福建样本与未来图景。
数智赋能优质服务
福州大学通过“云网智算”筑基、“数据赋能”驱动,构建起“AI+教育”生态新环境。在这里,“数智赋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位师生触手可及的“AI助手”,提供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服务,让校园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更温暖。
“AI助手”到底有多神奇?

智能问答界面
这些可不是普通的“AI助手”,而是福州大学精心打造的个性化智能体,它们正悄然改变着校园生活。过去,辅导员写周报要折腾大半天,现在用“校园工作总结智能体”,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5分钟生成逻辑清晰、数据可视化的报告。它也是老师的“课件魔术师”,只要运用“教学PPT大纲智构”,转眼间PPT、动画、随堂测验全套备齐,连最抽象的理论都能变成“视觉盛宴”!同时,它还是研究生的“论文外挂”,不仅能揪出语法错误,还会贴心给出拓展思路的参考文献,研究生们直呼“像多了个24小时在线的学术导师!
由校网信办牵头,联合运营商等企业,全力推进“云端算力共享平台”建设。该平台包含算力资源池底座、智能调度运营平台和智算类应用三大核心模块,支持接入多元异构的算力资源,实现统一调度与管理。师生可以像使用APP一样便捷调用云端算力,轻松完成教学实训、科研创新(如大模型训练)等任务。此外,平台未来还可扩展接入其他高校算力资源池,实现跨校协同调度与结算。
在推进算力共享的同时,学校还同步建设统一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含大模型训练与使能平台)、智能运营中心和信创云数据中心,实现智慧校园应用的“六统一”(统一建设、标准、接入、运维、监管、服务),为全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科技激活人才培养
“现在,请所有同学把第一份财报中的关键问题输入各自的电脑系统,利用大模型生成详尽的分析反馈,并提交分享大模型给出的答案”,随着老师任务发布,30人教室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110份答案。这是福州大学陈朝晖教授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为昌吉学院、福建江夏学院学生开展《审计学》课程“三校同上一堂课”远程直播授课活动。

《审计学》课程“三校同上一堂课”远程直播授课活动
《桥梁工程》课上,学生们在分组深度讨论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大明白V4”辅助答疑,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真正实现以AI助学,构建师-生-机三元交互的教学新范式。

《桥梁工程》上课场景
2022年以来,福州大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升级改造206间智慧教室,为师生开展互动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教学场景。技术赋能,让教学环节突破时空限制,教学模式不断拓展,教学形态更加丰富。
本学期1101门课程利用智慧教室开展授课、自动进行课程资源录播存储,并关联教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自动上传学校智慧教室一体化资源平台;利用智慧教室开展讲座270次,形成线上讲座资源库;截至目前,平台已有1910名教师录制了2765门课程,有效支撑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创新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BIM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课堂
双重部署:超算模型深化融合
团队打造的超算大检索模型,融合了蒙特卡罗树搜索(MCTS)与检索增强生成(RAG)等前沿算法,支持联网与本地双模式运行。当模型遇到复杂问题时,它能像一位“思考型助手”一样,自主决定该查什么、怎么查、如何整合答案,甚至在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决策,提升响应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过去,大模型“只听得懂话”,如今,它“也看得懂图”。在团队构建的多模态超算大模型中,文本、图片、图文混合输入都可以被识别和理解。这意味着它不仅能阅读医学报告,还能看懂X光片、解读图文教材,甚至进行图像问答。这项能力,正在推动AI在医学、教育等场景中的实际落地,让信息的交互变得更加自然、多元。

多模态超算大模型
从科研平台到真实应用,从“能用”到“好用”,福州大学在DeepSeek-R1-70B本地部署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具备多模态理解、智能检索与深度推理能力的大模型体系。这一系列成果,为推动AI技术在医学、科研、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高校探索高算力驱动下的创新研究路径提供了实践样本。
福建教育微言:https://mp.weixin.qq.com/s/J3nejySd8gv7YVsBp20Jyw
海博TV:https://www.fjtv.net/haibo4/haibo4-api/rhhdefault/2025/06/6746420.html?_t=175067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