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3日电(奚晓丽 杨辉)6月20日至22日,“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学科建设和跨学科人才培养”高端国际论坛在福建三明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联合主办,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来自国内外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翻译学科的理论、应用与未来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五个分论坛分别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学科发展、翻译课程体系重构、人工智能与跨学科人才培养、跨学科语境下的小说批评以及新文科理念下的学科互动等主题。

二、应用探索:

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翻译人才

赵军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指出,在翻译的“4.0”时代,国家和社会对翻译和语言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将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语言服务人才和智力支撑。

卢敏教授(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硕导)以三明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路径。她指出,通过引进外籍博士、加强科研要求、发展国际学生教育等措施,学院在科研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朱伊革教授(三明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导)聚焦于《融媒体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他认为,融媒体翻译的特点与需求要求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翻译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唐伟胜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博导,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副会长)以《听觉叙事研究》翻译实践为例,探讨了传统学术话语的现代转化与国际传播。他分享了翻译过程中处理学术术语、文化内涵的经验,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播。

钟晓文教授(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导,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理事)聚焦翻译学科与国际传播的交叉领域,探讨学科的专业转向与拓展。她提出加强跨学科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建议,以提升翻译学科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陶友兰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博导,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博士(DTI)培养的跨学科路径。她提出跨学科培养模式,强调结合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导师团队建设、国际合作项目等措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翻译博士人才。

(节选)


中国新闻网:https://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5/2025-06-23/568056.html

上一篇:【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泉州商报】“工业之母”链动千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