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福州大学国家助学贷款从2000年开始启动,坚持“真诚、和谐,互帮、互谅,诚信、共赢”的工作原则,探索实施了“四三二一”工程,与福州市工商银行洪山支行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使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渠道,实现了“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打造了银行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学生与银行三方共赢的诚信品牌。目前,放贷总金额已达7572万元,受益学生一万九千多人次,到期还贷率连续六年都在90%以上。主要做法有:

 

一是切实做到四个到位。认识到位。从学校领导到基层辅导员均充分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多次召开国家助学贷款专项动员部署会议,学习、领会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措施;请银行工作人员对辅导员等进行集中培训,提升政策的领会力,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机构到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专门增设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由学生处一名副处长主抓,配备一名科级干部负责全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具体规划,加强与经办行的沟通、协调;各学院专门指定一名辅导员负责本学院的国家助学贷款放贷和还贷具体事宜,形成学校-部门-学院三级工作机构。经费到位。学校专门划拨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放贷和催贷工作,一方面加强内部机构建设,添置设备、改善工作条件,通过投入专项资金,改造资助系统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与经办行的工作联系与探讨,设立银行勤工助学资金,从人力上支持银行加快学生助学贷款办理进度。宣传到位。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制定《福州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福州大学国家助学贷款指南》、《绿色通道承诺书》和《还款计划书》等,并以学院为单位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使每个贷款学生都对政策有较深的了解;利用寒暑假开展访贫教育,使参与的学生都能受到“诚实做人、诚信立世”的教育;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介会和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诚信大会,设立咨询热线、校园在线以及展板、海报等,确保还款政策、信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贷款学生心中。

 

二是突出强调三个注重。注重贷前教育。通过诚信教育与“两课”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将诚信教育与班会活动、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相结合,寓教于乐,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诚信的必然性;通过深化学校“链式教育”的主题,开展“我与资助,心与行动”的全校性大型扶贫励志教育活动,从思想根源上认识诚信的必要性;通过开设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更新、完善贷款数据信息,使诚信教育有详细的信息基础,诚信的教育公信度得以提高。注重贷中沟通。银校双方高层定期沟通、师生双方随时沟通、银生双方不定期沟通,及时解决银校合作中的难点,力争申贷退件率最低,申贷成功率最高,还贷逾期率最低,还贷率最高。注重贷后管理。加强贷后教育,增强还贷意识。做到一学期一封信、一学期一个电话,一学期一次与贷款学生交谈,从而掌握贷款学生家庭收入状况、学生就业情况,保证做到贷款心中有数、还贷心中更有数。加强业后跟踪,确保及时还贷。倡导母校情结,把“明天福大以我为荣”作为座右铭赠言毕业生,使“信用福大人”深深扎根毕业学生脑海里。毕业前召开贷款学生还款计划会,制订还款计划时间表,并将此表输入学生在线系统,每年催还贷款时有据可查。建立贷款学生去向跟踪卡。与就业中心联手帮助就业困难的贷款毕业生顺利就业,使贷款毕业生有能力按时还款。加强奖惩力度,提高还贷率。为限制恶意欠款,杜绝机会逃款,学校和福州市工商银行还共同研究完善贷款、控制违约率的相关办法。

 

三是着重强化两个相互。相互帮助。2001年,学校在银行建立学生勤工助学基地,既帮助银行解决人力匮乏的难题,降低业务成本;又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提高批件的效率。学校对福州市洪山支行开展的业务实行绿色通道,使福州市洪山支行成为福州市工商银行的重点支行。相互信任。学校全程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尤其是催还贷款工作,克服和避免了“银行有管理的责任却没有管理手段,学校有管理手段却没有管理责任”的严重“脱钩”问题。

 

四是确保实现一个目标。银校双方不断进行贷后总结、改进、创新,确保实现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习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一共同目标。对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如长期困扰经办行的手工填写协议而导致工作量大、还工率高等问题,学校利用技术优势免费为银行编写电脑软件程序,提高银行审批速度。在银校双方不断总结、探索、创新的基础上,今年福州市工商银行洪山支行与福州大学所采用的“一签四年,分年发放”的新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构建和谐的国家助学贷款新平台

上一篇:东快网:我们的健康谁做主? 调查显示: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下一篇:光明网:福州大学推动大学生“预创业”

分享到: